“老樟树长出很多新枝头,树干也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5月10日,仰望着村头300多年历史的樟树,宜州市合寨村老党员韦焕能感慨良多。1980年,正是他在这棵树下召集村民代表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从此合寨村成为“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
百年樟树下萌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其中选举方法、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年终报告制度等,后来成为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要内容。30多年弹指一挥间,合寨村又有什么新创举?
当天,记者来到合寨村采访。多名约好的采访对象,几分钟就从田间地头驱车赶到老樟树下。村民罗炳权激动地说:“村民自治添干劲,‘泥水路’变水泥路。路好走啊!”
村委至里洞水库公路和环屯公路总长3.8公里,关系全村1/4人口生产生活,承载着太多的期待。
创新!这是“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活力所在。2009年6月,老党员韦焕能又一次伸出拇指,和村民代表在村林场承包金分配方案摁上手印。随后,承包金迅速“投在路上”。
但资金有限,修路只能简单铺沙石。逢雨流沙走石,道路依旧坑坑洼洼。
能不能釜底抽薪?2010年2月,罗云侯等代表向村民大会提议:群众集资,整合力量,硬化道路。
“受益屯每人集资100元,同时采取接受捐款、争取项目资金、投工投劳等解决资金缺口难题。”依照村民自治程序,村民代表大会果断决策。成立建设指挥部,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以及乡党委领导下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不到3个月,工程顺利完成!合寨村党总支书韦向生揭示:“我们采用‘4421’工作法,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实施、有效监督。”
“4421”,就是“四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四提”即“两委”班子提议、党员提议、村民代表提议、群众提议,形成提议意见;“四议”即党支部会汇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推动提议形成实施方案;“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监督。
“村民自治和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农民三大历史性创造,而‘4421’促进了基层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衔接互动,是村民自治的创新发展。”宜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嘉进一语中的。该村充分发挥“小票箱”、“小人大”、“小宪法”、“小纪委”作用,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在宜州市及屏南乡正确领导下,该村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整合发展成“4421”工作法决策实施好本村重大事务,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4421’培育了一个新兴特色产业。”村干韦以明说。2010年2月,村民代表兰文康等提议: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该村按“4421”决策,组织40多名代表外出考察。经科学研判,按桑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发展食用菌。韦以明和群众组成合作社,创建首个桑杆食用菌培育基地。当年培育菌棒20万棒,收入60多万元。如今,全村已创建4个基地培育菌棒60万棒。
新机制,新活力。“4421”构建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新机制,扩大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极大调动村民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2010年以来,该村通过“4421”成功决策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纠纷调解等8个重大事项。
合寨村创新的“4421”,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品牌和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该村正依托“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品牌优势,规划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全面发展。正如广西歌王何现光引吭高歌:“村民自治合寨引,又利国来又利民;村规民约自己定,生活富裕人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