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走笔

   “绿色生态”是昭平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也是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底气”。如何以十足的“底气”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

  近年来,昭平县坚持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力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该县以“绿色家园”、“绿色田园”、“绿色景区”、“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以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为契机,按照“十个一”要求,不断深化“桂东文明绿洲”创建活动的内涵,打造绿色品牌,计划用3年时间分三批创建10个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昭平县决策层努力在“落实”上下工夫,在“发展”上见实效,采取县领导挂点联系,县、乡(镇)两级政府投入,县直单位对口帮扶等举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清算“资源账”,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部门联动,要求县直对口帮扶部门每年每个示范点帮扶3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给力创建全国生态县,群众幸福指数一路勇攀“高峰”。

  现如今,一幅幅美好的生态文明新农村画卷呈现在昭平城乡,红瓦白墙、别具一格的科技文化活动室,综合性球场,农民大舞台……

  基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在农村,参与的主体和受益者是农民。在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过程中,昭平县着力在“创新”上动真格,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政府资助一点,对口单位支持一点,一事一议政策倾斜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有效解决资金瓶颈,助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

  县决策层提出“五通四改三建四在农家”的工作思路: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改——改善人居环境、改厕、改灶、改不文明习俗;三建——建文化书屋、建对外宣传栏、建文体娱乐场所;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2011年强力推进走马乡西坪村、黄姚镇黄姚街、文竹镇临江村三个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

  目前,全县投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资金2289万元,新增村村通水泥路157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45处,受益人口9万多人,改厕2400户,新建沼气池2820座,新建村级篮球场29个,戏台5个,农家书屋40个,举办农村种养培训187期,受训人次达2.0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