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华虹蚕丝有限公司作为我市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带动蒙山县种桑养蚕的快速发展,还辐射到周边地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只“领头羊”。
生意社3月2日讯 这是一方美丽的水土,生长着一个个蓬勃的希望;这是一片勃发的田野,承载着一份份美好的企盼。
步入早春的梧州,从茂密的山林到奔涌的西江,从宁静翠绿的六堡茶园到雄鸡唱晓的三黄鸡场,从洋溢在农民脸上的幸福再到日渐鼓起的腰包……梧州的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以坚实的步伐,在刚刚过去的五年里,留下了一串串跨越发展的脚印。
工业车间给力农业田间
“‘十一五’的五年,是梧州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效益最好的五年,也是梧州市农村社会进步较快、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是市委书记刘志勇对全市“三农”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增加2300多元……”这是市长王凯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喜人消息。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归结近年来梧州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
事实上,梧州市“三农”发展的实践与成果也深深地印证了这一经验之说。蒙山县通过推动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促使桑蚕产业的快速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近年来,蒙山县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扶持缫丝龙头企业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带动一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让千家万户农民受益。统计数据显示,在企业的带动下,蒙山县桑园面积从2005年的约4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近8万亩,全县蚕农人均收入在1200元以上。
放眼梧州各地,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发展的成功事例显然不仅仅只限于蒙山县的桑蚕产业。在被中国蜂产品协会评为“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的梧州甜蜜家蜂业公司的带动下,梧州市养蜂产业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广西蜂业的翘楚——年产蜂蜜1300多吨,全区备案认证的34个养蜂出口基地中,梧州市占据了31个。在亿丰新宇公司的带动下,梧州市的养兔业也从无到有,并成为广西最大的肉兔养殖加工基地。
市农业局局长覃柱材说,最近几年来,梧州市农业以工业化思路为抓手,在工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下,全市农业正逐步形成相对集中,产业层次、市场竞争力都明显提高的格局。
工业理念促进农业转型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不仅体现在发展成果上,更是催生了大量可操作性强的发展举措,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中草药产业的决定》、《关于鼓励规模养殖加快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打造林业强市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在理念上与工业成功对接,有力地推动了工业企业更进一步融入到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更紧密配合工业发展需求。
眼下,在蝶山区镇安村,分别用于制作六味地黄丸、龟苓膏的中草药泽泻和凉粉草历经寒冬后,呈现出了让当地农民喜上眉梢的长势;在苍梧县新地镇都梅村的一片树林下,扶芳藤、草珊瑚、何首乌、牛大力等多个品种的中草药也开始吐绿,带给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在藤县古龙镇忠隆村,加入了当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正在山林里精心护理着去年种下的田七……
“这一切可以说是工农联姻结下的硕果。”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甘日文评析梧州市中草药产业近两年来的迅猛发展时说,市委、市政府以中恒制药集团的车间需求切入点,培育新的农业产业,把发展中草药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来全力推动,成为支撑梧州市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不可或缺的又一新增长点。
种植业如此,养殖业亦如此。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赵春宝表示,梧州市水产畜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无不得益于工业企业、工业化发展思路的带动。赵春宝说:“如今,无论是网箱养殖,还是三黄鸡产业,或是传统的生猪养殖产业,其背后都有企业的身影。
比如,梧州市依托梧州通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梧州市日晶食品有限公司和丰兴畜牧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近1.5万户农户养殖生猪,实现肉猪出栏20万头。仅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藤县巨东种养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公司,就共带动4000多户农民养鸡,造就了全市超过900个拥有5000羽以上规模的鸡场。而通过亿丰新宇公司的带动,全市建起了30多个规模养兔场。”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6家、市级25家。其中包括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神冠蛋白肠衣公司,以及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广西十大支柱龙头企业的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虹丝绸有限公司。
在“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生产基地、一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下,中恒制药集团、巨东公司、日晶食品公司等一批工业化龙头企业,正带动梧州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工业模式托起品牌农业
在谈到“项目”这个词汇时,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工业,往往忽略了农业,甚至认为农业没有“项目建设”可言。但梧州市农业项目的大发展、大建设,打破了大多数人的偏见——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优势特色产业,都在以项目的形式推进。中储粮漓源饲料项目、广西农垦局新利原种猪场项目、甜蜜家蜂业公司1万吨蜂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六堡茶加工园区项目……让梧州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为加速提升梧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梧州市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关键点,投入8.98亿元,建设包括防洪堤、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建设等35个农林水项目,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以项目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发展农业的思路,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水平和层次的上升。”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高度评价梧州市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的举措。
工业建设需要不仅仅是项目,更需要用标准与品牌来打开市场。在工业化思路的推动下,梧州市农业已向着标准化、品牌化进军。
砂糖橘,十多年前从广东引入种植,如何与原产地的产品展开竞争,成为摆在这项产业面前最大的挑战。在多个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等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理念、行动的推动下,通过“订单农业”,实施品牌化营销战略,梧州砂糖橘不仅成功打开国内市场,而且还畅销海外。去年,全市砂糖橘种植面积跃升至28万亩,产量近30万吨。
六堡茶,一度远离市场的历史名茶,在全市近30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推动下,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之门。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内,种植面积从低迷时期的3000多亩,迅速发展到4万亩,让梧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六堡茶生产加工基地,六堡茶的品牌再次叫响全国。
一个产品、一项产业,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要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拥有响亮的品牌,还必须拥有自己的标准。对照工业生产讲究标准化,梧州市农业也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下了大气力。针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存在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产业化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梧州市制定并推出六堡茶系列标准,成功破除了制约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推广实施六堡茶系列标准对于提高六堡茶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六堡茶产品质量、培育六堡茶强势品牌、增强六堡茶市场竞争力、扩大六堡茶出口创汇、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这是梧州的茶叶生产企业的共识。
如今,通过借鉴工业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理念规划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借鉴工业标准化生产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梧州市农业市场化、品牌化和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已经走向了新的征程。而在工业化分工协作、一体化经营理念指导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生产模式,让梧州市农业发展呈现出农工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