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社尾田村庄一角。
北流市隆盛镇中和村在民间推进农村住房改革尝试
四兄弟投资300多万元建起“氏族新村”
2月4日,正月初二上午。北流市隆盛镇中和村“社尾田村庄”楼前的空地上热闹非凡。孩子们排成一队,等着黎泽盛四兄弟派发红包。这个村庄其实是一个小区,套间里住着21户共86人,都是清一色的黎姓居民。全国优秀企业家黎泽盛和他的3名兄弟出资建设这个“氏族新村”后,还筹划着将黎姓村民所有宅基地合并,再规划建造一个新村
“氏族新村”鹤立田野中
“社尾田村庄”距离隆盛镇中和村集市不到一公里,位于乡村水泥道路旁边。5层高的建筑,两大栋楼房套间,与周边相对杂乱的农民楼房相比,显得相当气派醒目。由于这里居住的都是姓黎的村民,当地人又习惯地叫它为“黎家庄”。
这个新村由三大部分组成,中间是一个高大的祠堂,建筑面积达980平方米。两翼分布着套间的裙楼。在裙楼一层,全部是商铺。祠堂里供奉的是黎家的祖宗神位,大厅两侧则是巨幅石刻。进门左侧刻的是建设社尾田村庄的经过及出资者的一些简介,右侧占据绝大部分墙壁的是《增广贤文》全文。
石刻显示,新村早在1996年时就筹划,主要是由出生在该村的黎家四兄弟黎红(又名黎泽发)、黎泽全、黎泽盛、黎泽德出资建设。初步的设想是为该村所有同宗的黎姓村民,建设像城市商品房一样的套间居住,每个村民的居住面积平均为25平方米。在购置了数十万块红砖后,因为种种原因,计划搁浅。
2006年,黎泽盛再次倡议建设黎姓新村。这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后,占地约两亩、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耗资335万元的新村,于2008年1月份落成。
作为首期建设的新村,社尾田村庄共有15间铺面,28套房。每套房的面积约120平方米,全部是三房两厅一卫设计。
在28套房中,除了出资的黎红等4兄弟留有7套作为自己居住外,其余21套房全部分给了21户当地的黎姓村民居住。村民们领到的新房,单独配置有水表、电表,以及全部装修好的房屋。
新村座落在群山环抱的田野里,引来了周边村民不少羡慕的目光。中和村党支部书记冯新打趣说,不少村民经常在茶余饭后感叹自己为什么不姓黎呢?否则也能住进这样的新村。当初认购新村套房的黎姓村民中,只有一户人没有购买,“结果现在直后悔”。
86名村民获“低价大餐”
正月初二傍晚,在社尾田村庄新楼里的房间,陆续亮起了灯光。黎姓族人的群居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记者走进了村民黎泽松的家。这个套间里的摆设,与城市里的居民家庭一样。说起入住新村庄两年多的生活,他表示满意。
据黎泽松介绍,在新村刚开始筹建时,4名出资者无偿提供了自己的自留地,凡是自愿搬进新村的黎姓村民,都可以申请要房,但房子没有产权证。考虑到出资者的子孙后代,可能对房子的使用问题有看法,出资者要求申请用房的村民出资购买,实际上却是象征性的。村民们按照家里的人口,每人出资2500元,即可购买到一套住房。其中500元是建设宗祠使用,套房的费用实际上是每人2000元。
在购买这套约120平方米的居室时,当时黎泽松家有6口人,他共交了1.5万元,其中房屋的款项是1.2万元。平均起来,他这套房包括装修好的价格,每平方米为100元。最多的一户村民,是8口人,也就交纳了2万元。
村支书冯新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农村建房的造价,单单毛坯房的造价每平方米至少要500元。出资的黎红四兄弟,实际上是白白送房子给同宗村民居住。
黎泽松说,目前入住的21户村民共86人,都不是出资者的血亲。虽然说与出资者追根溯源起来同宗,实际上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比如说,他虽然和黎红4兄弟同一辈分,实际上已经是五六代人的分支了。这个新村的建设,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当地的黎姓村民。他们家家户户平时都居住在套房里,因为不仅生活方便、环境卫生,连在农村说个媳妇,“说起住处来也脸上有光”。
今年21岁的黎育铭在玉林市工作,过年也回到了新村的套房。虽然他的老家在新村隔壁,也是两层楼房,但他还是喜欢在新村住。因为这里干净漂亮。新村的建设也吸引了黎姓居民的极大热情。黎永成、黎永华两兄弟本来已经搬离了社尾田居住,有了新村后,他们又将家搬了回来。
出资者是兄弟也是企业家
黎红等4兄弟为何有如此的大手笔,让众多同宗族人受益呢?原来,他们4人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优秀企业家。在新村的祠堂里,记录了黎红4兄弟的简略奋斗创业史。
这4名兄弟最大的共同点,都是自幼穷苦,后跟随父亲黎世庆行走江湖,一起在兽药行业团结打拼,创下了偌大基业。4兄弟在稳靠兽药为根基的情况下,已逐渐涉足酒店业、餐饮业及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目前,4兄弟中有3人身家均已过亿元,有两人还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优秀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在当地也是闻名的公益事业参与者。
这4兄弟为何会想到在老家建设氏族村庄,还倒贴那么多钱给村民呢?2月6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该新村建设的倡议者及主要出资者黎泽盛。
记:当初为何想到要建新村?
黎:主要考虑到在农村各户建房,很浪费土地资源,没有统一排污,环境方面也不卫生。
记:在农村要统一规划遇到什么阻力?
黎:1996年时,我们4兄弟就意见统一了,可在需要拆到一些村民的房子时无法进行。有人提出风水问题,有人又因担心回建问题,结果工程搁浅了。2006年恢复动工后,我们另选地址,拆掉我们自己的旧屋,征了部分土地,才建成今天的新村。
记:我看到你们卖给村民的套房,每平方米才100元,而实际造价可能超过500元。
黎:实际上连同装修好,成本价格大约是每平方米780元。
记:那你们要倒贴很多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黎: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以前的日子很艰难,没有这个社会的支持,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说实在的,一个人留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我只是在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
记:你建新村是给你们同宗黎姓的人住,为何不考虑其他村民?
黎:其他姓的村民也考虑过。新村只是首期工程。剩余几期工程,我的计划是再建五六万平方米住宅给其他村民。我可以补贴部分钱,如每平方米补贴400元左右,这样村民自己出一点,房子就可以建起来了。按照这样算,我补贴给村民2000万元左右,花四五年时间就可以实现了。
记:给其他村民建新村,会遇到什么问题?
黎:主要是土地问题。村民们出地,政府部门政策上支持。
记:你觉得你倡议的这种农村新居住模式,有什么意义吗?
黎:我希望这种模式,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启迪,并能得到政府部门重视推广。如果大家都去大城市,会导致城市压力大增,带来一系列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问题。其实,在农村“城镇化”,一样住得很舒适。
记:你尝试的模式好像从来没有宣传过。
黎:我不喜欢张扬自己,让社会上太多人知道。很多记者找我采访,我都没答应。我觉得这样好像在搞个人崇拜。其实比我生意做得大、公益事情做得多的大把人在。各人的梦想不同,我只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有生之年,尽自己能力,为社会多做点事情。
事实上黎泽盛多年来一直就像他所说的,一点一点地回报社会。隆盛镇的多个村进行水泥硬化、农贸市场建设等,他都在默默资助。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历年捐资都在100万元以上。2000年,他还出资在北流市区建设了“精通之家”小区,将120多套房子的产权,无偿赠送给他公司的员工。
“并地”计划受到欢迎
如果说新村建设让社尾田的族人,从分居到“群居”,而黎泽盛和兄弟们提出的“并地”计划,更是改变农村居住条件的更大胆的尝试。
按照4名兄弟的计划,社尾田村庄的建设,只是他们整个计划中的首期建设。他们计划总投资是643万元,首期建设只占了一半。在为新村的配套工程中,还有公共绿化、敬老院等尚未启动。
在黎姓家族中,最大的计划,莫过于“并地”计划,目前已经讨论通过。据黎泽松介绍,在该村的黎姓人中,还有14户人家的老屋在新村附近,有的是楼房,有的是瓦房。按照计划,4名兄弟企业家将出资“并地”:14户人家的宅基地上的房屋统统拆除后,将祖宗地并在一起进行总体规划,再建起新的村庄。在对14户人家征求意见后,大家已经同意这一方案。
按照初步的设想,并地后,新建的村子按照面积给予回馈:两层以上楼房的,新建后按原来的建筑面积分配;如果是瓦房的,按原来的用地面积分配。具体的方案,还在进一步筹划中。
据村民们介绍,原来大家的老屋建设,基本上是“见缝插针”式建设,布局上杂乱无章,房屋与房屋之间距离很近,通风采光等都人为地受到很大限制。平时大家为了宅基地的问题,经常出现“寸土必争”的情况,邻里关系也很受影响。合并各户的宅基地进行整体规划,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如果说社尾田村庄只是在改善居住条件,它另外的配套产业,则显示了黎泽盛等人的远见。在新村旁边,目前已引进了一个玩具厂,安排了附近数十名村民就业。黎泽盛介绍说,在该新村建设时,就预留有可供轻工产品生产的场地,企业进驻后,还可以安排100多人就业。如果还在规划中的五六万平方米的新村建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成一个小城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