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农村建设:“六篇文章”书写新篇章

    “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就要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容县最边远乡镇之一的杨村镇高垌村驻村指导员黄雪仁常说的话。

  和黄雪仁一样,如今活跃在玉林广大农村的2700多名新农村指导员,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玉林市积极引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做好“做表率、知民情、解民惑、抓规范、保稳定、促发展”的“六篇文章”,深入田间地头吹响“惠民生、解民忧、当先锋”的集结号,在农村一线掀起了创先争优为“三农”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已为民办实事好事1.3万多件,化解社会矛盾3200多起,落实帮扶资金1.4亿多元,启动经济发展项目3200多项,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950多项,深受群众欢迎。

  践行承诺“做表率”

  千秋村是容县沙田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玉林市人大驻村指导员在到任之初就承诺要把当地沙田柚发展成“质高价优”的支柱产业。为此,他们专门请来水果专家为全村党员群众开展沙田柚种植、管护等方面的培训,并积极寻找拓宽销售渠道。驻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指导员刘钰,做出承诺后,积极争取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村里引进建立了500亩连片家福香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和500亩连片台湾珍珠番石榴种植基地。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各自身行业特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公开承诺大行动”。每一名指导员都做出了承诺,并亮牌公示,积极接受群众监督,为自己履职践诺加压力、增动力、添活力。

  走家串户“知民情”

  驻玉州区城西街道莲塘村的指导员通过多次走访,主动向群众问计,广泛集中民智,帮助村“两委”实行“一算三制”,即村级财务预决算、村民代表议案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制度和村干部问责制度,有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得到中央纪委的肯定。驻博白县龙潭镇高山村指导员尤培荣,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走村入户、下田头进企业等多种形式,与群众座谈,参加村组干部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主动联系计生、民政、土地、林业等部门,积极推进“农事村办”,极大方便了群众。

  现在,“走进基层,体察民情;走进实际,理清思路;走进矛盾,破解难题;走进民心,为民谋利”已成为各驻村指导员的共识,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走访农户35.8多万户,撰写村情民意调研报告2740多篇,开展学习交流会954次,为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宣讲政策“解民惑”

  如何把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农村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玉州区驻村指导员的做法是:通过举行各种政策解读培训班,培训农民工和接受群众咨询,并发放宣传资料辅助群众学习。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充分发挥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员作用,通过举办巡回演出、会议宣传、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板报展、培训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目前,玉林市各驻村指导员已出版板报198期、张贴宣传标语1600余条、入户宣传调研近7000余户。

  组织建设“抓规范”

  各驻村指导员通过开展帮助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抓好村“两委”干部全员培训和农村党员大培训、抓好“农事村办”、抓好“四议两公开”及抓好建章立制等“八帮”活动,“润滑”与基层党员群众的关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驻博白县东平镇平地村指导员陈汉光,根据地方发展实际,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100多人次分别到玉州区、陆川县、贵港市覃塘区、港北区及桂平市、平南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村干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参观学习,使村干部、党员看到了新典型,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基层组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化解矛盾“保稳定”

  为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献计献策,帮助村、组调解各种矛盾纠纷是压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肩上的重担。为此,玉林市委组织部要求各驻村指导员,把与村民恳谈制度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来抓,主动与村民谈心交心,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化解民意诉求难题,改进党群干群关系。

  兴业县通过在村级建立315个联络站、128个消费者投诉站,聘请210名驻村指导员为联络站、投诉站工作人员,420名指导员为民情信息员,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疏通了社情民意渠道,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起,解决件106起;还通过民情恳谈梳理难题860多个,现场解决问题近400个。

  力办实事“促发展”

  驻北流市大里镇六厚村指导员,积极协助驻村引进港商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广西目前最大规模的供港蔬菜基地。该基地投资1500多万元、总占地2000多亩、可提供300至500人就业。基地的建成,对树立地方农业新品牌,示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驻仁东镇周村的指导员曾志悦,则根据土壤、气候特点,积极协助村委与农业部门联系,秋收后在该村建立大蒜种植基地1000多亩,并协调农业部门给予技术指导,还争取到上级部门的基地建设基金。

  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送思路、送科技、送信息、送项目、送政策、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帮助农村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村容村貌差等问题,脚踏实地为农民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