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广西教育攻坚成就大 贫困生受惠多

    “十一五”期间,广西教育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两项教育攻坚,一套资助体系”是其中的亮点。“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让广西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职教攻坚,让广西的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实现了飞跃;从小学到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电脑电视走进乡村课堂

  小帆(化名)是柳州市鹿寨县拉沟乡中心校三年级的学生。今年秋季开学,令他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学校微机室里学电脑了。除此之外,教室里的电视机、DVD影像播放机、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让小帆兴趣十足。

  这是记者日前在柳州采访时见到的一幕。拉沟乡中心校负责人说:“以前别说孩子了,就连很多老师都没摸过电脑。”“两基”攻坚之后,学校的教学设备、老师的办公环境、学生的住宿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广西于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成为全国率先通过“两基”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并获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成就奖。柳州市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全区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制度,惠及学生10万余人;而百色市田东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鸡蛋工程”,保证在校寄宿的每个小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改善山区学生营养。广西一些农村小学已经通过发牙刷、牙膏的方式,培养农村孩子的卫生习惯。这些繁琐工作,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孩子细致的关怀。

  职业教育带动全家“脱贫”

  小梅(化名)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当年在毕业实习时,小梅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学校推荐到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如今,小梅已经做到主管,并从毕业起就承担了弟弟妹妹的学费,为贫困的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小梅的班主任廖方老师告诉记者:“读职校的3年,她几乎没花家里的钱。”由于小梅学习非常刻苦,学校为她争取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并用学校的就业优势帮她找到了工作。

  自治区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李清先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广西设立了一系列职校生资助政策,大力提高职校生就业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19.9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9.2万人,增幅达46.7%。大量贫困学生学到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最终得以“教育脱贫”。他指出,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符合广西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面对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人才需求,这几年广西的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从2008年开始,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目前投入攻坚的经费超过攻坚前10年的总和。记者日前在柳州采访时看到,柳州市投资了50亿元来建设万亩职教园区。此外,钦州、贺州、梧州、崇左市的规模化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也正在推进之中。教育部与自治区政府于去年签订的部区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更是给广西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福音。

  助学金从小学帮扶到大学

  在桂林一所大学读大二的小王,今年是第二次在家乡马山县申请助学贷款了。去年他花了大半天时间, 去远离自家的县教育局填申请表。今年开学前他在镇上找了个网吧,不到一个小时就在网上完成了申请。

  和小王一样,今年有近12万名家在广西的大学生,通过网上申请获得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主要得益于今年国家开发银行为贫困生开通的高速“绿色通道”——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申请系统”。除此之外,我区还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广州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高等教育资助方式。

  据了解,广西目前已建立起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城乡所有学生的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全区每年财政投入约45亿元,惠及约650万名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贫困生可申请普通高中助学金和彩票公益金资助,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资助面超过在校生的10%;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定贫困县就读的12万多名学生还可免学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资助约36万人。

  除此之外,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慈善机构、企业、个人、媒体不断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为贫困学子铺平求学道路。

  相关链接

  “十一五”期间,广西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特殊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推进了初中课程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高,优质普通高中资源明显增加。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