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区里猪牛欢,黄土地上蔗海翻腾。走进昔日“有名”的贫困村——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广江村,处处一片忙碌景象:新型砖厂、小学综合楼建设如火如荼,村民们带着欢声笑语忙于建设沼气池,或穿梭于田间和地头,科学护理水稻、甘蔗……
“村里的发展变化是由钦州市县驻村工作队带来的。”广江村村民由衷感叹。作为钦州市委办新农村联系点,广江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齐心协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仅一年时间,村容村貌发生大变化,在今年村级沼汽池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排在钦州市前列。
了解村情民意 因地制宜选路子
广江村距离陆屋镇城区15公里,全村辖有16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村,进村道路坑坑洼洼,有好几个村民小组只是一条羊肠小道,没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相当脆弱,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543亩,其中旱田和旱坡地就达4000亩。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群众饮水困难以及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广江村一直是陆屋镇“有名”的贫困村。
今年春,钦州市委书记汤世保把该村定为自己的联系村,并派出了驻村工作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驻村干部,必须勤往下面跑,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否则一年时间一晃而过,到头来村里情况还是两眼一抹黑。”驻村干部紧记着市委领导的叮咛来到广江村。
“思路就是出路,思路决定方向。”工作队并没有急于盲目跑项目,而是沉下身子利用1个多月时间进行深入农户、田间地头细致地调查研究。不久,工作队为广江村开出单子:千方百计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并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选准发展路子,把旱坡地这种劣势变为自然优势,加大甘蔗、莪术和特色水果的种植力度,形成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村民生活营造好的生态环境。
办好每件好事实事 夯实基础迈开步
工作队通过协调各联谊单位,多方筹措资金为村委办公场所建设了大院、围墙,规范建设了村务公开专栏。为了壮大村级经济,工作队与村委通力合作,经过多方联系,成功引进了2个投资分别为500万和700万的新型环保砖厂项目。两个砖厂建成后均可日产砖10万块以上,共可解决300多人就业,并带动运输、饮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该村跑马坪小学由于资金不足,想建设综合教学楼的事情一直搁置着。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得到上级教育部门拨款投资约30多万元,在原已拆除的一栋危房旧址上新建一幢二层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为500㎡,可新增6间教室,解决跑马坪、颜东、颜西等周边自然村2500名群众中360多名儿童上学难问题。
为了加快道路建设,工作队争取上级扶贫部门计划投资30万元,建设丁屋江至山村和红卫村到粪箕山两条长分别为2公里和3公里的村级道路,村民“行路难”的困境将大大改善。此外,在去年积极筹资建设广江村人饮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工作队又多方筹资,计划投资18万元建设广屋地电灌站一座,解决村民“灌溉难”的问题,项目包括电泵站一座及三面光水渠约9公里,可使甘蔗示范片种植面积由现在的300亩扩大至1000亩左右。
另外,为改变群众守旧落后思想,工作队大力实施“扶志增智”工程,组织农林、水利、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讲座、播放科技影碟、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组织送医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村活动。工作队还结合村里的实际,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沼气。年初以来,全村已新建并投入使用沼气池达125座,目前还在建25座,成为全市新建沼气池最多的一个村,在全村基本构筑了“猪—沼——蔗”生态农业的模式。
目前,村里将逐步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卫生条件,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改厨、改水、改厕、改路、改栏”进程。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