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来到上思县,看到通过推广“三避”技术,甘蔗地里套种玉米、花生、西瓜等农作物,产生良好效益,当场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大力推广这种科技创新模式。
这只是我区农业自主创新科技兴农众多亮点中的一个。2006年,“水稻免耕抛秧推广”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自治区农业厅选送的“桑蚕良种开发与应用”、“‘桂蚕1号’育成与应用”两个项目又分别荣获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怎样得来的?这些项目都给了农业农村带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采访。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推广,以科技利器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是实现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区人多地少,农业面临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为有效突破资源约束,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我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牢固树立“农业发展,科技先行”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掀起一个又一个自主创新科技兴农的高潮,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我区桑蚕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然而,桑养蚕的品种区域性很强,外省的优良品种来到我区都无法养活。自治区农业厅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机遇,认真组织蚕业技术专家反复研究,针对广西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于 2002-2003年间,先后自主育成如“朝霞”(“7532”)、“两广2号”、“桂蚕1号”等一大批抗高温多湿、茧丝质量优的桑蚕品种和高产优质杂交桑品种,使全区桑蚕品种实现了多次更新换代。其中育成的“朝霞”(“7532”),被誉为全国划时代的蚕品种,成为我国最广泛应用的夏秋用品种和基础品种。
桑蚕只是我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自主创新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科技创新无止境,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成为农业人创新的力量源泉。几年来,我区农业技术人员以执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一路高歌,攻下一个个技术难关,在我区掀起了一场隆隆烈烈的农耕新革命的“三免”技术,从水稻免耕抛秧,到玉米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再到大豆、红薯、花生、油菜等作物免耕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免”带“两免”、“三免”到“多免”,“一年三熟三免耕”的创新发展。以避雨、避寒、避晒为主的“三避”先进实用技术,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推广的模式达100多种,应用经济作物达50多类,涉及品种600多种。为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挥最大效益,我区农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特点,成功开发了电脑施肥专家系统、智能化精准施肥决策系统、智能化土壤与安全施肥信息系统,以及沙田柚等多种作物的施肥专家系统,有效提升了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只有广大农民掌握好一定实用技术,农业农村工作才有进步。我区各级农业部门借助各类农民培训工程,以示范典型引路,大力推广“三免”、“三避”、“生态养蚕”、测土配方施肥等为重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誓要科技之花开满八桂大地,惠及壮乡农民。全区每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万人次以上,其中绿色证书培训20多万人。在今年初,遭遇的那场历史罕见的严重冰冻灾害中,阳朔县推广应用了避寒技术的5万多亩金橘,不仅避过了冻害,还卖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价格,果农实现了灾年增产增收。“三避”技术克服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用药、投入、用工、残留的“四多”和产量、质量、效益“三低”问题,大受农民朋友的欢迎。2004年以来,全区“三避”技术推广新增农业产值66.8亿元,相当于全区农民人均增收139.9元。四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30万亩,居西部省区第二位,节肥10多万吨,节本增收约24亿元。到目前,全区累计推广水稻免耕抛秧4442万亩,节本增收26.6亿元。有了良法的衬托,我区示范推广的超级稻最高亩产达800公斤,创全区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创新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的“催化剂”,同时也把我区的农业科技水平推到全国的前沿,勇攀世界之巅。
——水稻免耕抛秧创造推广速度最快、实施面积最大、农民参与程度最高、技术创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五个“全国之最”。制定颁布了全国首部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地方标准,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农业部连续五年在广西召开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现场会、研讨会或交流会,向全国甚至世界推广广西水稻免耕抛秧经验;
——免耕马铃薯种植模式,不仅消灭了冬闲田,平均亩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半以上,农民群众无形当中增加了收入,而且该种植模式创新了我国马铃薯栽培新模式,也是世界新模式,专家称要将这种新的栽培模式补充到《中国马铃薯栽培学》;
—— “三避”技术有效促进了我区一批传统作物的做大做强和原先不容易栽培的作物形成产业化。如通过阳伞式棚架避雨葡萄(红提子)技术,改变了南方不能种好葡萄(红提子)的历史,打造出了桂林这一桂东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良种良法促使我区桑蚕业异军突起,全区蚕茧产量从2000年的全国第六位上升到2005年第一位后,并实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
——全区病虫害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五年累计防治稻飞虱、蝗虫等重大病虫害面积超过10亿亩次。农业部多次在广西召开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和频振诱控技术国际研讨会,高度评价广西防治虫害经验做法。
正是有了全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孜孜不倦、敢于创新、勇于超越的精神,才使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散发出无穷魅力,给我区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年,全区除了桑蚕外,粮食、糖蔗、水果、蔬菜和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粮食生产遭遇多重灾、重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连续三年增产丰收;糖蔗总产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年均增加200多元基础上,去年突破3000元,增长16.4%,增幅创1996年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