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抓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涌现出一批绿色家园和富裕新村。
在抓农村再生能源建设中,各县区着重抓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就是养猪、养牛,用猪牛粪放进沼气池发酵生出沼气,用沼气煮饭、炒菜、照明;用沼液、沼渣施淋果树、蔬菜,以果菜出售增加收入,用菜叶、薯藤喂猪,形成节约型的良性循环经济。2007年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林业部门和扶贫办等单位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沼气建设任务,全市新建沼气池5337座,占任务100.70%,其中贫困村建1200座,占任务的100%,非贫困村建4137座,占任务的100.90%。
在抓沼气建设中,各级林业部门还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林业局的部署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与宣传等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了把这一活动搞出成效,各县区认真加强领导,除主要领导抓全面工作外,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负责技术知道,做到层层加强领导,村村有人管,绿化、沼气、道路、学校、文化、生产等美化工程分工负责。
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中,各县区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委的福多堂村,原来是个脏、乱、差的村庄,猪栏、露天粪池林立。2001年冬,在市、县、镇“三个代表”工作组的帮助下,开始兴建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并结合村容村貌进行“八改”,即改厕、改灶、改猪牛栏、改水、改路、改房、改低产果园、改文化娱乐设施;“十化”即电话程控化,电视闭路化、燃料沼气化、住宅楼房化、庭院绿化美化、宣传文明化、用水自来化、房间硬底化、厕所厨房卫生化、家具现代化。经联谊单位的大力帮助和几年的不断完善,福多堂的变化很大。全村30户187人,家家使用沼气,户户门前有绿树花草,住的是镶嵌瓷砖的别墅式楼房。全村种有荔枝、龙眼188亩,人均1亩,还有85多亩香蕉,生产出来的果品是用沼液、沼渣施淋的无公害的果品,颜色美、质量好、价格高,年年畅销国内外。2007年,福多堂“猪—沼—灯—果—鱼”生态模式,以及劳务输出等的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5582元。现在的福多堂美了,是个“村在林中,路在村中,房在园中”的美丽村庄。但福多堂村并不满足现状,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村爱古树、讲文明、不参赌、不吸毒的风气蔚然成风,受到了上级的好评。2002年,福多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2004年荣获“广西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家园先进村”,2007年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福多堂村成功建成生态村后,钦州市各县、区,各乡镇干部和群众先后前往参观学习,以福多堂为榜样,“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蓬勃发展。仅几年时间,全市就建起绿色家园村庄30多个。如浦北县六硍镇的山子岗村,小江镇的杨桃根村,三合镇的大堂阁村,北通镇的铺儿村;灵山县佛子镇的谭家营村,丰塘镇的平岭村;钦北区小董镇的南蛇垌村,那蒙镇的樟木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