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进农家 农民致富欢


——“三农”科技服务网助建新农村纪实

  “2007年的甘蔗价格是涨还是跌?”“番茄整株死亡是什么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救治?”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在“三农”科技服务网上留下求助信息,就能得到专家的详细答复,这些信息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财富!

  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建设的“三农”科技服务网是我区第三轮创新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自2005年建设至今,直接经济效益已达2.53亿元,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支撑平台。

  目前“三农”科技服务网已实现“信息一录,四网发布”,依靠电话网、移动网、宽带互联网、电视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交换,提供“三农”网络信息服务、农业科技热线电话服务、“农信通”短信息服务、电视多媒体信息互动点播服务以及服务站人员实地技术指导等多种服务。

  信息通,财路通。“三农”科技服务网恰似一辆驶进农家的信息快车,给我区广大农民捎去了信息,开辟了财路。

  为农民排忧解难

  以往,农民养的家禽家畜得了病,通常是请来兽医诊断或问问邻居,有时候因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巨大损失。随着“三农”科技服务网在我区农村的整体推进,极大畅通了农村信息渠道,使农村中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2007年7月,崇左市科技畜牧专家张子阳接到江州区太平镇中渡村那渠屯农户黄志庭打来的求助电话,说他家的一头大公牛不进食,希望专家帮诊治。张子阳不顾天气炎热,立即赶往那渠屯诊治病牛。经诊断,该牛患急性肠炎,如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险。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治疗,牛终于停止拉泻,开始进食并反刍。黄志庭感动不已,因为老张这一趟奔波,为他挽回损失3000多元。

  2007年5月,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村黄花梨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由于果农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试用了几种药水都没有效果。村主任把情况反映到“三农”科技服务网县服务中心后,中心人员马上下到果园查看病情,并拍片传到广西果蔬研究所。专家会诊,认为黄花梨患的是黑心病,并设法把防治药物送达,及时帮助农民控制了病害,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带领农民闯市场

  “农信通”是2006年自治区科技厅联合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针对“三农”实际情况,围绕农户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需求,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形成并推出的一项服务。该服务主要通过农村信息机、手机等多种终端,向农民朋友提供种养技术、市场和劳务信息等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为农友构建快捷、方便、实惠的信息渠道。

  2006年罗汉果市场疲软,兴安县很多种植户库存大量罗汉果干果无法售出,大家心急如焚。该县信息员得知情况后,多次通过“农信通”短信发布罗汉果供销和价格信息,外地老板收到信息后都赶赴兴安抢购,让积压的罗汉果销售一空,价格还提高了0.05元。

  在柳城县冲脉镇大伍村,果农们以同样的方式,以比去年2.2元/公斤高出0.3元的价格找到了自己的买主,将8.5万公斤的天草杂交柑分两次出售,共增收4万多元。

  借助“农信通”,农民朋友们除了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了解市场动态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外,还可以将自己的种养经验等相关信息通过农村信息机报给信息员,再由信息员将信息整理上传到“三农”科技服务网,被采纳的信息将作为“农信通”信息发送到用户手中,达到信息交流共享,不仅为农民们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了“农信通”与用户的互动。

  开辟农村致富路

  打开“三农”科技服务网,点击在线咨询服务中心求助通道,就可把难题交给专家,把信息带回家。

  家住北流市六靖镇长江村的香蕉种植能手李春雄曾因信息不畅吃了不少亏。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三农”科技服务网后,像发现了宝贝似的,经常到上面查阅各种农业信息、种养实用技术,还通过电话与区农科院的专家交上了朋友。经专家指点,李春雄于2006年春投资25万元引种优质香蕉品种50多亩,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香蕉,并为农户解难答疑。2006年底,该村种植的香蕉由于口感和果型俱佳,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每亩利润近2000元。

  兴安县界首镇兴田村仰田屯党员蒋必武家种植了8亩南丰蜜橘,2006年收入5万元,2007年收获1.2万公斤,每公斤销售价按5元计,收入可达6万元。2007年,界首镇的果农们,通过网上发布、查询信息,使南丰蜜橘走出国门,远销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

  资料链接:目前,“三农”科技服务网网络体系建设和应用服务围绕网络“扩面”、服务“升值”两个重点,通过构架网络平台、示范点的规范建设、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化、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应用服务的有效组织,以科技信息服务“三农”,提高了广西农村科技信息通达知晓率、技术需求满足率和农产品销售成交率,促进农业生产、流通和农民致富。

  到2007年底,“三农”科技服务网累计完成14个市、48个县(区)级信息服务节点和430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实现科技信息落地入户、服务到家,并将摸索出适合广西区情、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