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农村群众欢饮清洁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不清洁的水却是健康的威胁,甚至是杀手。韦吉勇,一位51岁的农民,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年前,他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坡欢屯的家刚刚通了自来水。虽然手头并不宽裕,老韦还是一口气安了三个水龙头,花了200多块钱。

  “我心里高兴啊!”老韦一遍又一遍、细细地看着、抚摩着那几根水管,眼睛禁不住又红了。

  老韦十几年的老毛病肾结石去年还发作过,腰痛似刀割,村干部连夜冒雨用摩托车把自己送到县医院。

  “屯里患肾结石、尿结石的太多了。”“腰痛病”、“腹痛病”严重影响了老韦们的生活和生产。老韦说,“腰好了就到县城里打打短工,要是不好就只能呆在家里了。”老韦隔壁家一个年轻人,到深圳打了半年工,也因为这“腰痛病”两个月前不得不回来治。

  “医生说,我们喝的水有问题,不解决不行啊。”老韦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坡欢屯800多口人喝的都是不干净的井水、沟水。

  村民们自己无力解决的难事,政府揽下来了:去年3月,坡欢屯真正欢了天——坡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动工了!

  经过7个月紧锣密鼓的建设,工程去年11月起投入运行,每天供应100吨水,经过水源消毒→抽水→过滤→水塔二次过滤等环节层层把关,再源源送到老韦和老乡们家里。

  “以后喝的用的,都是这里面流出来的干净水啦!”韦吉勇把水龙头一次次拧开又关上,笑意挂在脸上。

  2006年统计,在全区,像韦吉勇一样喝不上安全水、卫生水,甚至喝不上水的农村群众,还有1500万人之多。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党执政为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必然要求。”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钟想廷谈起农村饮水问题,一种使命感溢于言表。

  2007年,我区加大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建设力度,提出年内解决12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此项工作被列为2007年自治区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

  此前,“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自治区政府已连续两年作为为民办的实事来抓。两年时间里,全区建成农村人饮工程2771处,解决了235.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超额完成设定目标。

  2007年,水利、发改委、扶贫三部门再度联手,力破“饮水难”瓶颈。2007年11月30日,这件实事提前告捷——共建成人饮工程1916处,完成投资57390.71万元,解决134.61万人的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又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这又一个“超额”来得不易——去年初,自治区水利厅分别与14个市水利局局长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年中,农村人饮工程“赶队会”在南宁召开,工程进度排名后10名的县在会上表态发言,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临近年底,自治区督查组又分赴14个市,现场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各地情况差异大,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水利部门提出多种思路: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依托已有自来水厂,进行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建设雨水集蓄工程……

  按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人饮工程建设力度,争取至2010年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1/3;10年后,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记者点评瑶胞烹全羊款待水利干部;壮乡摆全村酒宴请改水工程队……“告别水荒谢党恩,甘泉滋润农民心”……记者采访本上还有太多值得写进新闻稿中的事和歌!

  从“100万人”目标,到“120万人”目标,再到实际完成“134万人”的业绩,一桩大实事,三年连着办,数字步步高,见证着人民政府“解民渴”的持续“加压”,折射出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不懈努力。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油盐柴米,关乎大局。只要事关百姓,事关民生,就是国家大事。石山漏、沿海咸、平原旱……解决千百年来的“民渴”,固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一次次成功实践表明:只要坚持执政为民,有决心,就会有办法;有恒心,就会出成效;有干劲,就会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