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紫荆镇农民曾泰被桂平市科技交通职业培训学校聘为汽车教练,月工资2500元。“我能够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多亏参加了技术培训。”曾泰高兴地说。
记者近日从市农业局获悉,去年我市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我市通过采取政府、部门、企业三方联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全市的培训资源,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了劳务经济和农业生产同步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全市去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1580期,培训农民30.68万人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53.4%。其中2.78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桂平市麻垌镇鹧鸪村农民李仁怀参加“猪+沼+果+灯+鱼”生态循环技术培训后运用该项技术种养,仅养殖一项去年就收入3万元。平南县农民刘坤明承包山地种桑养蚕,开始时由于不懂技术,桑园管理不善,蚕室消毒不彻底,蚕死亡率高,眼看着就要几乎血本无归了。他参加农业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后,掌握了种桑养蚕的技术,仅去年上半年就产鲜茧15000公斤,产值14万多元。
我市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6.7万人,其中转移务工5.115万人。去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65亿元。平南县官城镇农民梁业荣,参加平南农广校家电维修培训后,自己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月收入超过2800元。平南县同和镇农民刘志荣初中毕业后尝试过到广东打工。但由于缺乏技术,他只能打零工,工资很低,无法维持生活。去年他回家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裁剪班学习,经培训基地推荐到广东省中山市一家服装厂工作,每月工资超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