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化思路谋划农业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种养水平”。2005年到2007年是深入实施广西第三轮创新计划的时间。本着“富民、强县、兴企,建平台、强能力”的目标,科技部门就农村产业科技工作提出了上述三个鲜明的科学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星火富民工程
三年时间,柳州市一直致力于以实施农业科技、农业生产项目为龙头,带动全市农作物新品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在蚕桑产业上,目前柳州市已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4项。项目区新增产值33546万元,新增利润2096.60万元,新增税收2550.60万元。
与此同时,包括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及应用,肉牛杂交优势利用及规模养殖示范带动项目,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等在内的农业新技术正在不断推广,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县域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作为科技创新示范县,柳江县获得科技部门重点支持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科技开发项目,有效提升了汽配工业的创新能力。从2005年以来,柳江县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培育壮大双季莲藕、夏季嫩姜、桑蚕、瘦肉型猪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双季莲藕生产年产值2.40亿元,夏季嫩姜生产年产值2.2亿元,桑园年产值1.22亿元。瘦肉型母猪核心繁殖群35个,年养殖三元杂瘦肉型肉猪26万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32万亩,共有18个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农产品深加工工程
以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为重点,柳州市在实施第三轮创新计划的同时,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比如利用三江侗族自治县丰富的油茶资源,柳州市开发出“杂质固化法”提取高纯度茶皂素工艺项目,开发纯度在90%以上的茶皂素。
成就:逐一盘点
数据显示,三年来,柳州市投入市级科技三项经费165.3万元,建设了106个“五村、两规范”科技示范村、30个科普服务站和24所农村妇女科技学校,33个乡(镇)信息服务站,8个村级服务站,建立农村技术协会103个,培育党员科技中心户1612户、科技示范户5464户。引进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桑蚕、甘蔗、中药材等农作物新品种178个,大面积推广89个,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6项,大面积推广应用31项……农村科普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2005年,鱼峰区、柳南区、柳江县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鱼峰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称号。2006年,柳江、柳城、鹿寨、融安及柳北区的34个乡镇通过柳州市部分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10个乡镇被评为先进。2007年,柳州市8个县区参加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目前已全部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