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开展以“写一份民情报告、结交一户农民朋友、办一件以上的好事实事、培训一批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干部下农村活动。近千名领导干部下乡村,进农家,住农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营造出干群情同鱼水、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一份份报告,反映着一个个农民的心声及一个地方的民情,也为做好当前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山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
这是许多驻村干部通过调查走访后写进民情报告里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一情况引起了陆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及时指示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开赴农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同时,实行驻村义诊制度,从县直医疗单位选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到挂点村驻村工作、上门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陆川县人民医院派驻古城镇长径村医师江明龙,积极为群众义诊,走访农户100多户,为群众义诊300余次,建立农民健康档案250多份。
到8月1日止,该县驻村干部共撰写民情调研报告200多份,内容涉及到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民生等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农村热点问题就是通过调研途径解决的。
二、一个个朋友,连起了一份份干群情谊,架起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桥梁。
黄宇文是陆川县农机推广站驻古城镇八角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他自来到八角村后,在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村民李二伯交朋友。李二伯家有6人,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家里5亩水田和两个小孙儿照顾的任务都落在二伯老两口的肩上。刚开始时,李二伯并不接受这个“朋友”,认为是装样子的。黄宇文并不介意,经常抽空到二伯家,与二伯聊家常,了解二伯家里的情况。今年春插期间,李二伯最怕的事发生了:耕田机坏了!他请了两次师傅来修都修不好。怎么办?季节已到,如果不及时修好耕田机,就会拖延春插的时间。他突然想起了“朋友”黄宇文,立即打电话向黄宇文求助。黄宇文迅速赶到李二伯家。修理农机可是黄宇文的绝活,黄宇文立即投入工作,检查耕田机故障,原来该耕田机是私人制造的,结构不合理,容易烧马达。当时,一些零件只有县城才有,黄宇文骑上摩托车,行驶70多公里赶到县农机站要回必须的配件后又赶回八角村。就这样,经过6个多小时的改装和修理,耕田机修好了。李二伯很受感动。事后,他逢人便说,如今的“干部朋友”真好!我们老百姓喜欢这样的朋友。
今年以来,陆川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驻村干部每人主动结交一户农民朋友,帮助“交朋友”的农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供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举,在陆川县广大农村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一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拉近了党群、干部之间的距离,奏响了干群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强音。
陆川县乌石镇沙江村人多地少,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不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邹超武驻该村后,千方百计引进工艺公司到该村设点加工编织,由公司提供技术培训,以家庭分散作业,设点集中回收的方式,动员、吸引村民参与加工。由于编织工艺简单易学,见效快,该村150多户500多人成为在家领工资的编织工人。该村陈炳夫妇因要供子女上大学,经济十分紧张,自加入工艺编织行列后,把空余时间都花在工艺品编织上,每月纯收入1000元以上,从而解了燃眉之急。村民们纷纷说,邹指导员为沙江村民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陆川县下乡干部积极配合驻村党组织健全村党校基础设施,定期对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目前,全县已举办培训班300多期5000多人次,受培训的党员、农民成为了遵纪守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一批批经过培训的党员,成为了村里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老百姓由衷地说:“这多亏了下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