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身患绝症的余兆林接过南宁市华强社区党委书记覃子娟从爱心超市拿来的米、油等生活用品时,感激地握着覃子娟的手久久不放,他说:“党和政府的关怀,好心人的帮助,让我们这些穷在闹市的人心里暖烘烘的”。
这是我区广大社区开展建设爱心超市和党员义工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区)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社区环境,各地社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景象。
爱心超市:情暖社区低保户
南宁市大同社区老居民潘桂英早年高位截肢,属于二级伤残,不久前她那同样伤残的儿子又刚过世。见到社区党组织一次又一次派人来看望她,潘桂英很感动。当社区工作人员将从爱心超市拿来的物品递给老人时,潘桂英热泪盈眶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心人的帮助”。
与一般超市不同,爱心超市是专门接受社会捐赠物品,并将物品免费供给低保户、贫困家庭的场所,社区及街道内的低保户、贫困户可以凭有关证件在超市里自由挑选自己所需的物品。
2005年1月25日,广西首个爱心超市在南宁市新阳街道青年中心成立。南宁市委组织部把爱心超市建设工作列入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中,作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内容。截至今年9月,该市爱心超市已发展到275家,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次,爱心超市成为了居民之间、社区与社会“感情交流的窗口、爱心奉献的平台、社区和谐的纽带、道德教育的课堂”。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我区各市广大社区都建立了爱心超市,成千上万的困难群众从中受惠,爱心超市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会救济和慈善工作的有效形式,是一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公益事业。它为社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个长效救助服务的新平台。爱心超市已经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蓝图上的一笔温暖重彩。
党员义工:情系社区老百姓
“党员义工好啊,他们就像我的亲生儿女一样帮助和关心我。”说起社区里的党员义工,来宾市兴宾区镇北社区北一路一巷年近八旬的覃应元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覃应元老人和年过40身体不好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困难。社区里的田桂莲、韦少贵、张淑芬和杨喜荣等党员义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他家帮搞卫生、陪聊天,为他们理发、送东西,带他们到卫生院看病,使父子俩和常人一样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
在兴宾区,像覃应元老人这样得到社区党员义工无私帮扶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很多。目前,活跃在兴宾城乡各个社区的党员义工队伍有51支,人数达700多人。开展义工活动以来,党员义工们为群众开展的各种义务服务难以计数,仅在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他们捐款就达2.3万多元。
看着党员义工帮自己把破烂不堪的房子修缮一新,84岁高龄的黄四妹老人激动地说:“党员义工真是咱孤寡老人的贴心人啊!”
黄四妹是桂林平乐镇中关社区的孤寡老人,因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今年夏季雨水又多,经常房间内成涝,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今年6月初,该镇12名党员自筹资金买来新瓦,冒雨为其盖好住房,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党员义工先后筹资2.2万元帮扶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众达11户,为群众办实事60多件,为100多位下岗职工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全区上下正形成浓郁的“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是党员当义工”的良好氛围。
我区各个社区党组织坚持“立足社区,服务群众,以人为本,奉献爱心”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托(幼)老服务、扶贫助残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文化生活服务、便民生活服务、治安调解服务和中介、信息、咨询、培训等40多个服务项目。目前,全区有85.2%的社区建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