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良庆区当了几个月新农村指导员后,从未接触农村工作的该市招商局干部张雪松变了。他刚驻村时,由于不懂方言,见了村民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如何“指导”。一天,村民反映说有百多吨西瓜销不出去,快要烂在地里了。他急忙联系在城里上班的同事到网上发布信息,很快引来了湖北、安徽等地多位老板到村里收购。举手之劳,减少了村民的损失,“指导员”顿时成为村民乐于交往的朋友。
在南宁市今年选派的2989名驻村指导员中,有一半像张雪松一样来自市、县区机关,一半来自乡镇(街道办)。他们吃住在农村,都有一幅共同的工作“路线图”,即按照南宁市委要求,走进每个自然村屯解决一个群众关注的问题,走进每个困难家庭解决一个困难问题,走进每个党员户传播一项致富技术,走进每个党员中心户开办一堂培训课。这“四个走进”,既为新农村指导员提供了工作切入点,又为他们定了一个工作硬指标。
4个月来,全市指导员们沿着这四条线路,进村入户,从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入手,办实事,解民忧,赢民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群众当亲人待 救急救穷暖民心
南宁市新农村指导员把群众当亲人待,救急救穷暖民心。4个月来,全市指导员共走进困难家庭17073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2157个。指导员也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困难问题过程中,升华了爱心,赢得了民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巩固和延续了党的先进性。
如何走进困难家庭,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南宁市新农村指导员在实践中给出了不同答案。马山县乔老村指导员蓝云猛靠的是工作细心。他在走访村民时,发现好多村民吃稀饭和杂粮。当问及缘由,村民解释说天热,吃不下干饭。村民虽然这么解释,但他却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随着进一步接触,他找到了真正原因:由于目前青黄不接,有的村民粮食不够,不得不用稀饭和杂粮充饥。此后,蓝云猛多方奔走,发动爱心人士捐大米1000公斤,面条200公斤,食盐200公斤,衣服500多件,捐款700多元,帮助26户困难群众解决缺粮问题。
横县马山乡指导员李群解决群众困难借助的是国家救助体制。该乡二中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名叫闭艳林。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只得跟着生活困难的大伯过日子。为节省钱购买学习用品,她每天只吃一顿饭。李群听说这件事后,决定帮助闭艳林。他首先深入学校,请求学校给市教育局打报告,争取到助学金700元。又向县民政局反映,给闭艳林每月争取到低保56元。争取乡政府及时给闭艳林捐赠了床上用品和衣物,基本解决了她本学期的费用。8月21日,李群作出决定,他个人支援闭艳林下学期的学习生活费用。
村事当家事办 旧村变了新模样
到8月中旬,南宁市新农村指导员已走遍全市12872个自然村屯,共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1573个。这些问题,曾引起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都是当地亟待解决的民心工程,解决一个,能受益一片。这1573个问题的解决,背后有1573个感人的故事。
西乡塘区中北村本甲屯和东灶屯的变压器遭到损坏,致使部分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为修复变压器,村干部多次出面协调,终因经费不到位,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指导员黄夏驻村后,把修复变压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没有钱,他就主动回单位求援,请领导到现场勘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在他的努力下,单位领导决定捐款3万元资助。但是,要修好变压器仍差3万元。为筹集资金,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一边带头捐款,一边讲道理。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纷纷解囊捐款,终于填补了资金缺口,为驻村更换了变压器,解决了中北村农业灌溉用水问题。群众高兴地说:“黄夏把村事当家事办,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为把一件件村事办好,南宁市指导员们除向派出单位求援,还发动社会力量捐款,共筹集到位资金938万元,募捐款物折款1900万元,指导建设新村示范点126个,水泥硬化村屯道路840条,共1771.47公里。
村民矛盾当家庭矛盾解 促进民心稳社会稳
农村山、林、水、土地纠纷,向来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源头,自然也成了新农村指导员的调处重点。
不久前,不和谐问题一直困扰着石埠街道办永安村的干部和南昆铁路扩建工程的负责人。原因是南昆铁路扩建需征用永安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但未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矛盾一直没有解决,已影响到南昆铁路的扩建进度。驻村指导员唐浩鑫了解情况后,积极配合城区调处办和街道办司法所,召开村民大会,反复进行思想动员。同时,他带领村干部深入各家各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然后又带着群众意见来到征用土地现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三个生产队分别在征地赔偿协议上签了字,平息了一场由征地引发的风波。
有过多年司法工作经历的新农村指导员叶显端明白,农村集体土地纠纷很容易引发突发性群体冲突。当6月21、22日宾阳县新桥镇三友村与甘村数百名村民因林地权属发生争议、集合多人持械争斗时,叶显端以驻该镇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身份挺身而出。他发挥司法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先稳住争斗双方情绪,然后带领驻村指导员及有关工作人员深入这两个村,召开群众大会,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耐心细致做好当事各方思想工作,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
在过去4个月里,南宁市指导员已经成功调处农村矛盾纠纷810起,有效地防范各种矛盾纠纷的激化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成为一支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民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农活当作家活干 助农增收干部换作农民样
在南宁市驻村指导员眼里,推广应用农业技术是农民增收的一把金钥匙。然而,有时推广一项先进技术,村民却不愿接受,这时指导员的办法就是让村民眼见为实。
7月初,青秀区伶俐镇独岭村指导员李明昌和凌飞邀请广西大学动物学院畜牧专家邹知明来村讲授肉兔集约化养殖最新实用技术,53名村民参加培训后仍是半信半疑。两名指导员于是带着25名村民代表到广西畜牧研究所的鸵鸟养殖场、蓝孔雀养殖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八桂田园等集约化生产基地参观,让村民开了眼界。4个月来,全市指导员共组织群众集中授课、参观1872场次,共培训党员群众10万人。
与推广农业技术相比,消除自然灾害带来的技术难题对指导员的考验要大得多。今年6月,西乡塘区金陵镇三联村66公顷即将成熟的西红柿突然染上病毒,如不及时救治,群众的辛勤劳动将付之东流。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村民一时手足无措。驻村指导员王小华急群众所急,立刻带领村民喷洒农药,但效果不佳。接着,他又驱车赶到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把专家请到地头进行现场“会诊”。在专家的指导下,病毒得到有效控制。看着指导员顶着烈日喷药的情景,群众高兴地说:“当年的知青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