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雷寨屯“和谐村屯”建设:从共同富裕开始


  9月2日上午,一位外地游客来到南宁市江南区雷寨屯旅游时,见一头大黄牛走进村民种植的绿化草地里踏踩。正要驱赶,一村民马上过来和气地制止:“不要赶,牛正帮我们干活呢!”

  原来,全屯人口476人的雷寨屯,现在绝大部分水田、旱地甚至荒山都种上了花草、苗木,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今年1至8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同比增长20%。村里100头牛也跟着改了行,变成了100多个壮劳力:不能通车的地方,牛就把花草、苗木拉出来。在凹凸不平的旱地、荒山上种植绿化草,机器无法修剪,放牛进去吃就能达到修剪效果。依靠种植花草、苗木,雷寨屯成了“农村里的园林”和“园林里的农村”。该屯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2005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06年被评为南宁市先进集体。

  外地游客闻声纷至沓来,开展“新农村体验之旅”。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也把这里当作“三下乡”的目的地。

  雷寨屯摇身一变,成为和谐之屯、文明之屯、旅游之屯。

  共同富裕 村屯和谐有保障

  20年前,雷寨屯村民就从药用植物园学会了一种曾在日本广泛种植的绿化草——马尼拉草的栽培技术。但是,由于村民你种你的,我种我的,规模和档次攀升缓慢,难成气候。

  面对这种情况,屯党支部书记胡康柱急了。2000年,胡康柱带领支部党员成立了“党群致富联合体”,统一协调花草、苗木的生产和经营。“联合体”聚集了屯里大部分党员、经济能人和自愿参与的农户,把全屯大部分花草、苗木种植纳入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中来。通过它,把分散种植的一家一户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分红互利。在联合体内,党员与一户或多户农民结成对子,开展了以“帮技术、帮生产、帮信息”为主的党员联系户活动,形成了“党员+农户+基地”的帮扶新模式。

  村民胡朝利由于3个孩子上学,上万元学费都难以筹集,更不用说投资种植花卉和苗木了。这时,党员胡光群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垫付了这笔开支。为了让村民在短时间内掌握刚引进的大王椰等新品种栽培技术,党支部及时开通“乡村小喇叭”,在村民中广泛传播。

  由于“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帮扶,雷寨屯绝大部分水田、旱地以至荒山都种上了花草、苗木,品种也由开始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70多个,每天都有四五车花草、苗木外销。产品除了装点南宁的大街小巷外,还远销桂林、广东、上海、重庆等地,成为广西较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村民之间也实现了和谐,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多年为零。

  花园式村屯 和谐的新层次

  有了钱,村民们相继建起了楼房。但是,村里的道路、猪牛栏、厕所仍处于“脏、乱、差”状态。1999年,相邻的扬美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给村民震动很大。2002年初,雷寨屯荣幸地成为南宁市首批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点之一,从此拉开了全面整治村容村貌的序幕。

  虽然村里设计好了整治村貌蓝图。但是,许多村民就是不愿花钱重建猪牛栏,不愿改建厕所、厨房。这时,党员胡光群站了出来,先动员两位兄弟进行厨房改造和庭院美化,进而扩大到四家、五家以至几十家。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全屯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累计拆除猪牛栏162间,新建猪牛栏一批,全屯实现人畜分离,家畜圈养。硬化村主干道2010米,使原来狭窄又坑洼不平、下雨时根本无法行车的道路,得到了拓宽。平整硬化环村公路、巷道10公里,改变了过去路面窄、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旧貌。对村头、村中间一些大榕树脚、杨桃树脚进行平整、围砌花带,在村中建一个小广场,使全村绿化面积达70%以上。

  改水改厕之后,全屯已实现户户通自来水,饮用水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符合饮用标准。全屯96户农户中,已有84户建起了沼气池,并配套建35座厕所,其中有3座建在公共场所,成为屯里的“私人公共厕所”,使得村民使用卫生厕所率达100%。

  如今,经过整治的雷寨屯,家家户户“推窗见绿叶,开门闻花香”,被誉为“农村中的花园,花园中的农村”,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成片成林的花草苗木,雅致的别墅小院与古朴的清代老房,朴实热情的民风,吸引城里人纷纷到雷寨屯休闲度假。2004年11月,雷寨屯被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外宾参观点。2006年12月,广西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之旅”在雷寨屯举办。今年2月,南宁城乡游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就包括雷寨屯。

  现在,为保持村容村貌长期整洁,屯里配备了4名保洁员,每人每月补助120元,以便及时清理屯里的垃圾。

  移风易俗 民风迈向现代化

  “要建文明村,就要先做文明人。”这是雷寨屯党支部书记胡康柱对前来雷寨屯调研的北京大学教授说的一句话。

  从2000年雷寨屯创建文明村开始,作为领头人的胡康柱就意识到了人的素质在创建文明村中的决定性作用。逢年过节或者有重大活动,雷寨屯都组织村民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举行一场篮球比赛,一场象棋比赛,召开座谈会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培养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公益意识。几年来,雷寨屯先后成为广西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广西财经学院结对共建支部。每年暑假,都有大批大学生到雷寨屯进行“三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雷寨屯的7位农民今年也从花草、苗木地里走出,破天荒地到广西财经学院的讲堂上与当代大学生探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建设新农村等问题。

  为了改善群众学习、娱乐、健身条件,雷寨屯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建设了科技宣传橱窗、宣传文化长廊、文化室、广播室、舞台及灯光球场等宣传阵地,为文化室购置电脑、DVD、功放机等电教设备,实现宽带互联网连接。屯里还制订了详细的科技、文化培训计划,定期邀请有关部门人员到屯里举办各类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每个村民至少掌握两门农业种养技术。

  村民这几年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村屯文明与生产致富、生态村建设、村屯和谐是相辅相成的,都私下里自觉开展文明竞赛。他们不仅踊跃参加“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评比,还自觉向“生态家园户”、“星级农户”看齐。

  此外,雷寨坡的村民不仅比谁家的收入高,谁家的子女读书成绩好、谁家能出大学生也成了村民们“暗中较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