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22%的人口在农村,农村面积占整个行政区的90%左右。2007年4月,安宁街道办路西村、石埠街道办忠良村、金陵镇金陵村、坛洛镇庆林村、双定镇义平村成为西乡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乡塘区要在三年时间里让这五个示范村推进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视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西乡塘区农村在规模养殖、无公害蔬菜、花卉产业、观光旅游农业、传统农业等方面发展迅猛。在石埠、金陵、双定一带,通过“农户+基地+公司”养殖模式,规模养鸡场已发展到500多家,部分养殖场还间接发展养猪;以发展都市型、城郊型农业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分布于各村镇。位于安宁邕武公路两边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满眼红翠,位于石埠的2000亩百合花争奇斗艳。在甘蔗、香蕉和秋冬种等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西乡塘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方兴未艾,忠良村、金陵村等地的“农家乐”,给生态文明村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2006年,西乡塘区实现了三联无公害蔬菜、石埠大棚甜瓜、优新菠萝示范推广,建成了香蕉、木薯、甘蔗产业化基地。西乡塘区今年将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围绕禽畜业、水产业、乳品业、蔬菜、水果等城区主导产业,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集中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产业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重在产业结构调整
在西乡塘区谢博副区长的案头上,有一份路西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方案。谢博告诉记者,这是初步设想,正在修改中,但是在路西村发展“农家乐”旅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路西村距离市中心10公里,与老虎岭水库相邻。路西村村民一直以种植草皮、林木花卉为主,走上了致富路。去年,路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富起来的村民家家户户有宽广的庭院,庭院里种有多种果树。村子周边景色秀丽,鱼塘众多,结合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的规划,加上老虎岭水库旅游景区的开发辐射,借助现有的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将给村庄增添很多文化元素,吸引游客。
在五个示范村中,村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促进了农民创造性的发挥,这几年,他们注重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农业生产,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勇于参与市场竞争。他们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五个村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西乡塘区将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积极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农民当好“经纪人”,把结构调整导入市场轨道;从当地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西乡塘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畜牧水产、蔗糖、水果、蔬菜、木薯淀粉和苗木花卉等六大优势产业和一批优势鲜明的产业集群,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一村一品”的优势主导产业。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
新农村建设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成为西乡塘区新农村建设一个工作重点。
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农民的观念。为此,西乡塘区着眼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着手“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着力“富裕田园、文化乐园、生态家园、平安庄园”的文明创建。现在,农民意识到,建设新农村,关键还是在自己,要让生活有一个新的提高,要让自己的村子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就不能等,不能靠,不能要。
今年,西乡塘区实施的“三大会战”,计划建设乡村道路10条、水利项目30项、生态文明村21个、农村沼气池600座。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推动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推进改院、改圈、改水、改厕工作,加快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此外,积极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医疗基本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公平化。
另外,西乡塘区选派到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都是城区干部队伍中比较优秀的干部,驻村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推进计划生育、城区清洁工程、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真正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