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原则,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农村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可喜的“三变”。
■昔日种地如今上班
“在我厂里上班的农民有600多人,领活回家干的有800多人。”在陆川县良田镇石垌村,说起自己的灯饰厂,来自广东珠海的廖老板洋溢着成功的笑容。该村委会主任李元彪告诉笔者,村里原有剩余劳动力较多,自几年前引进灯饰厂、卫生纸厂等几个企业后,1000多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陆川县把农村工业化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陆续引进和举办针织、制药、陶瓷、机电、电器等一大批需用工人较多的企业,并把它合理布局在农村和乡镇,大批农民实现了身份置换,变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上班。在县城以及良田、温泉、米场、珊罗等工厂较多的乡镇,每逢上下班时间,大批农民工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往返于城镇和农村之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解决工人上下班难题,该县乌石镇还开通了高峰人造板公司到县城的“专列班车”。该县温泉镇中屯村的亚莲在纬兴针织公司工作,她高兴地说:“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到工厂上班了!”
■农业“搭车”走上工业路
“陆川猪”是全国八大良种猪之一,其皮薄肉嫩、味道鲜美,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但单纯的养猪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不多。今年2月,该县引进广西元安元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陆川猪”深加工项目,使“陆川猪”搭上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
陆川温氏畜禽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的控股公司,自落户陆川以来,该公司现已形成了种苗、饲料、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孵化厂和种鸡场安置了大批农民,并带动了500多农民从事肉鸡养殖。
在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村委会主任周家洪说:“我村种植剑麻2000多亩,许多农民从事剑麻加工,带动了剑麻加工业的发展。”坐落在大桥镇大塘村的高峰人造板公司有工人400多人,年产中密度纤维板5万立方米,带动了该县速生林种植、木材运输、餐饮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该县的优质谷、淮山、中草药、花生、林果、禽畜、水产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也都实现了生产、加工一体化。依靠农产品深加工,陆川农业逐渐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城镇不断向农村延伸
在远离陆川县城的车田村,村支书刘孙保自豪地说:“前几年,我们村通了柏油路,去年又建了一条水泥路,交通方便了,许多村民在街上建起了房子,简陋的车田街如今变成了闹市,我们一进村,那感觉就像进了城。”
由乡村向城镇过渡,陆川县大手笔频出。在县城,投资3500多万元的温泉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5亿元的东环路正在加紧建设,56条小街小巷正在硬化,官田垌、龙豪、中山苑等10多个住宅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大批的农民正在搬进城里变成了市民。在各乡镇,城镇不断地向农村延伸,而农村也不断地向城镇发展,除建制镇规模不断增大外,硃砂、秦镜、盘龙、石垌、车田等10多个村级集市不断涌现,农民出门就能“逛街”。良田镇党委书记程汉荣兴致勃勃地说:“近年来我镇推进了乡村城镇化,先后进行了二级路两旁、文化广场等开发区和石垌街、车田街的开发,城镇面积增加了1倍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该县每年搬进城镇居住和工作的农民超过了6000人。大量的农民进入城镇,使该县农村加快向城镇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