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新农村建设挺经济腰杆


  隆冬时节,笔者在鹿寨县的各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看到一个个建设新农村的热火朝天的场面,特别是群众根据各自特点,以不同形式建新村示范样板点的做法,突出抓好经济建设,展露了现代农业的亮光。

  下寨屯: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强壮筋骨

  寨沙镇下寨屯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壮村屯“筋骨”。截至目前,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的桑蚕培训综合楼,已进入设备装修、配套完善阶段,近期即可投入使用;作为“猪-沼-桑-蚕”生态模式建设核心工程的养殖场、沼气池及沼液排灌设施,已基本完成建设,养殖场已入栏良种小猪70多头,场内安装了动力电、沼液排灌管道、排污泵等;小蚕共育、蚕沙集中处理等桑蚕生产配套设施全部完成建设;下寨水库防渗工程基本完工,该工程可新增灌溉面积400亩,为该屯建设高产桑园,增加养蚕批次,提高桑园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独具特色的江滨休闲公园建设也接近尾声,江滨码头建设即将完成;篮球场、戏台建设完成;电话、电视网络入户;村规民约的制订在完善。

  此外,作为鹿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投资370万元的下寨屯连接323国道的村级柏油路已开始路面二次铺垫,可望在今年春节通车;下寨屯群众按新村规划、新居设计的10余栋新房也在养蚕结束后的去年11月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尽管是“农闲时节”,但笔者看到,畲地上不少群众已开始来年的生产备耕,近300亩宜桑畲地新种上了优质桑苗。

  凉水塘屯:

  文化建设与振兴老产业并重

  雒容镇凉水塘屯是鹿寨县新农村建设基础较好,起点较高的试点屯。全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产业优势突出,农民经济收入稳定,群众素质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屯基层班子建设、村屯各项事务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

  2006年初,凉水塘屯被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后,结合该屯实际,县、镇、屯群众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新建荷花塘、休闲绿地等景观。对屯内80%的主干道进行硬化、亮化、绿化,同时打通了主干道与柳州交通的“瓶颈”,确保了屯里主要农产品、农资流通顺畅。

  凉水塘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建设,在戏台、文化宣传长廊建好后,从柳州聘请专业老师,指导本屯妇女跳健美操,在屯里掀起了一阵阵跳舞热潮,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异常活跃。该屯还请来县、镇的科技和宣传部门指导村民使用好文化长廊,力图通过文化长廊这一窗口,体现该屯“科技屯”、“文化屯”的特色。该屯办公楼、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的装修,都融入了较浓的文化特色。

  过去,凉水塘人发展优势水果,柑桔成了支柱产业,曾经引领村民走上小康生活。但是,因为前几年柑桔出现黄化,屯里水果产业遭遇致命打击,早年种下的柑桔砍得几乎一棵不剩。2006年,凉水塘人再掀种果高潮,引进新品种无核蜜橙,种植了260亩。最近,又落实了250亩备耕目标。水果产业将再次成为该屯经济发展的支柱。

  其他试点:

  突出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成主流

  2006年,鹿寨县其他乡镇新农村试点,都在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采取扬长避短的办法,突出了本屯优势产业建设,重在提高经济收入,群众不盲目拆旧建新,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很理性。

  平山镇青山村新村屯通过对93亩蜜桔加强管护,2006年收获蜜桔16万公斤,产值64万元。同时,该屯还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270亩甘蔗产量,预计总产量达1620吨,产值44万元,单这两项产业总产值就达108万元,纯收入约8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4760多元。群众收入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也增强起来;导江乡小河屯则是在离乡镇集市较近的优势上做文章,走种养与经商相结合的路子,以种植水果、西瓜、马蹄和养猪为主,富余劳动力或农闲时节转入经商,该屯的生产及经营方式对增加农民收入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