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如何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发出了动员令: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连日来,出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如何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

  代表声音:

  “有钱就好办事!”聊起新农村建设话题,贺州市代表团黎友庆代表的观点非常淳朴实在:仓里有粮,包里有钱,建设新农村才有保障。

  黎友庆是全区“十佳党支书”,他带领村民“找钱建村”,颇有成效:村里瞄准粤港澳市场,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养殖,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村里引进宝石加工项目,全村每年都有近100万元的收入;村里已建起许多楼房,铺上了水泥路,一个新农村已呈现在人们面前……

  “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黎友庆代表认为,农民要致富,就要选准有市场、有潜力、有特色的项目来发展。惟有如此,才能挣到钱。

  刘裕秀代表是一名兽医,长年与农民打交道,对建设新农村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党中央出台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十分缺乏技术人员,严重影响了农民致富的步伐。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使之依靠科技致富,依靠技术赚钱。”

  作为一位农业局局长,周国权代表认为,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种养业的提高,是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战略方向。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代表认为: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只有保证“两个轮子”正常滚动,才能保证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

  要切实改善农村旧面貌

  报告提出:“要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道路、能源、电网、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努力使广大农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

  代表声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差,如果不改善,就会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卢成军代表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就别想富。在保证水、电供应的基础上,要把修路提到第一位。

  宫照海代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应深化农村民主建设,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规划,将清洁、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入农村。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没有规划的新农村建设,将会导致新一轮的乱占、乱建,将会浪费土地、浪费资源。”许多农村代表说,建设新农村,需要规划,需要上级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一位代表直言:依靠目前有限的财力物力,建设新农村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何把中央、自治区、市县各级的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避免撒胡椒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应该多帮手少伸手

  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代表声音:

  陈文珍代表说,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新农村建设诸多“看得见”的好政策和实惠值得期待。

  一位代表说,物价的上涨、假冒伪劣农资的泛滥,把中央惠农的好政策“吞掉”了。因此,要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坚决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要留下“死角”。做好边远山区农村的扶贫工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位代表认为,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都是当前和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刘奇葆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落脚点,就是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加强,和谐农村建设有新成效……”各地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对广西新农村建设寄予热切的期盼。

  号角已吹响,需要勇往直前。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毫不放松地加强新农村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富饶、和谐的新农村,定会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在八桂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