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建设生态社区 统筹城乡发展

贺州建成362个农村社区,受益群众超70万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

  

  在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中诞生的富川下湾新村 富川瑶族自治县供图

 

  

  贺州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催生一个个风光旖旎的农村社区。 钟运贵/摄

 

  

  在贺州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生活。贺州市基层办供图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社区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发强烈。骆 怡/摄

 

  

  贺州市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提高了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关爱水平。 贺州市基层办供图

 

  

  在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中,贺州市各种社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骆 怡/摄

 

  

  贺州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贺州市基层办供图

 

  

  随着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的推进,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 贺州市基层办供图

 

  

  被花海簇拥的昭平县罗望村骆 怡/摄

 

  

  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与旅游相结合,图为到社区体验欢乐乡村自行车游的游客。 昭平县供图

 

  骆 怡 曾小燕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时代赋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的诠释,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中央、自治区先后就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和要求。

  作为广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市,近年来,贺州市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党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统筹,抓好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探索出一种乡村治理的新模式。目前,该市已建设农村社区362个,受益群众达70.91万人。】

  1

  “六有”标准出新意

  众所周知,规范建设标准是指导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思路和建设方式。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贺州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有”标准。那么,贺州农村新型生态社区里究竟“有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在富阳镇江塘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荫掩映下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这里,村部楼、篮球场、社区图书室、老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设施、社区卫生室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有的在树荫下闲聊,有的在图书室看书,孩子们利用游乐设施玩乐,其乐融融……

  在富阳镇铁耕村,村民介绍说,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公共场所、农村淘宝、金融服务点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的生活已没什么大差别。

  在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中,贺州市创新提出“六有”标准——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有一个健全的村民自治机制、有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有一个完善的为民服务平台、有一个齐全的文体娱乐场所、有一个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按照这个标准,贺州市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在人口相对聚集、习俗相近的大自然村单独建设或相邻的多个自然村联合组建农村社区,明确全市每年规划150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要求到2020年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的成熟新型农村社区。

  另外,围绕“五位一体”的要求,贺州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推进、量力而行、群众满意和示范引领为原则,以“人气要旺、产业要兴、功能要全、标准要高、乡愁要留”为思路,注重乡土特色,整合产业要素,融合农村文化,依托生态环境,把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与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生态养老、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避免大拆大建,体现历史传承、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和生态宜居。

  2

  “四大机制”聚合力

  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就村庄论村庄,需要全面整合资源。为此,贺州市建立了四项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首先,该市建立了党建引领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强社区党组织。坚持党的建设与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同步推进,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在农村社区(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立党组织,并选配服务意识好、服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目前,该市已建成的362个农村社区均已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

  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党组织(党员)牵头,与群众骨干成立村民理事会,负责制定和完善社区的各项章程、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制度等,对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负责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和日常运行;成立村民监事会,负责对本社区议事、决策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依托老年协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组织1000多个各种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服务。

  其次,贺州市建立了资源整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该市注重把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和农村养老有机结合起来。如整合组织部门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的主体楼;整合民政、文化体育等部门的项目,搭建公共服务中心的框架;整合财政部门一事一议项目、扶贫部门资金修建村屯道路;整合卫生部门资金建设村卫生室等,形成了齐抓共管社区的强大合力。

  再次,贺州市建立奖补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层民主,在社区所辖自然村屯,通过村级群众大会选出威望高、有奉献精神、处事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代表、群众骨干代表组成村屯党群议事会,负责商议确定农村社区里的经济社会重大事务,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打造符合村民需求、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农村新型生态社区。

  另一方面,该市出台以奖代补政策,设立财政专项奖补基金,对群众积极性高、建设成效好的农村社区进行奖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型生态社区建设热情。目前,该市累计筹集资金10.8亿元用于农村社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钟山县这两年创新推行“三自一补”(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建设模式,在村民自筹经费、自主建设、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钟山县每年财政预算安排资金2000万元,同时整合“一事一议”资金1000万元,用于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有69个自然村自筹资金859万元,其中24个村获县财政1∶1专项补贴701.58万元。

  最后,贺州市建立了社会参与机制,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该市开展“情系家乡·共建小康”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社会团体、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参与社区建设,构建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3

  “五化目标”显成效

  在四大机制的保障之下,贺州市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逐步实现了“五化目标”,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据了解,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首先提升了基层党建的科学化。在贺州,各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圩日”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利用远教小喇叭、贺州市农村党员先锋微信群等载体,对基层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还通过结对共建、便民服务、党员联户、党代表包片定点、志愿者活动等载体,加强党建资源统筹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形成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随着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的推进,对农村“熟人社会”进行重构,加快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一方面,改变了原来村委会无暇顾及和难以平衡照顾多个分散村屯的状况,另一方面,为依法治村前提下的“村两委+致富能人”治村提供了新平台,激发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另外,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目前,贺州市已建成的县级以上农村示范社区都建设了政府公共服务中心(站),实现了村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即可办结。并在每个社区各派驻一名民警和一名信息员、一名调解员,实现了矛盾排查立体化、信息采集精准化、法律宣讲经常化、服务群众网格化、纠纷调解及时化、治安整治专业化。

  在钟山县茅栗岗村,笔者一进村就看到古樟树旁边一座规格甚高的休闲公园。如今,这个村已成为这一带有名的景点,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农村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也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化。这两年,钟山县在17个示范村屯中建成了17个各具特色的休闲公园,建成15条环村绿道或休闲步道,建成10多个健身小广场,打造了10多处水面景观,形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独具村庄特色、环境优美整洁的农村新型生态社区。

  而在昭平县黄姚镇罗望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村“别墅”与黄姚花海项目融成一景,村民们借着旅游开发的东风走上了致富路。贺州市在32个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开设民宿、客栈和乡村酒店旅馆,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旅游。在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中,该市充分考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促进了产业发展的融合化。目前,昭平县仅生态旅游精品社区全年就可接待游客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亿元。

  贺州市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六有”标准

  ●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依托自然村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主要是体现班子领导能力好、党员示范引领好、党建工作机制好和工作业绩口碑好。

  ●有一个健全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建立村民理事会为载体,拓宽村民自治渠道和空间,主要体现村民自治法治化、民主决策制度化、村规民约契约化、管理台账规范化。

  ●有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主要是体现村容村貌齐洁美、人与自然和谐美、生产发展生活美、乡风文明素养美。

  ●有一个完善的为民服务平台——主要体现服务场所标准化、服务管理常态化、农事村办便利化、服务流程公开化。

  ●有一个齐全的文体娱乐场所——主要体现运动场地配套够、娱乐设施添置够、农家书屋布局够、文艺活动安排够。

  ●有一个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主要体现硬件建设考虑深、亲情服务用情深、德孝文化宣传深、结对帮扶联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