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两位小歌手在东兰县拔群广场唱山歌。东兰注重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爱上山歌。 本报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韦禄东/摄
“你们不知道‘壮族三月三’吗?我要请假一个月回家唱山歌,没有我,我们寨子对歌可能会输!”
今年“三月三”期间,这段俏皮话刷爆了不少广西人的朋友圈——我们或许并没有“回家对歌”,但“对歌”却已经逐渐融入了你我的生活。轻松简洁的话语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伴随着节日习俗的传承发展,彰显开放包容和文化自信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成为继“刘三姐”之后广西又一张享誉全国的文化名片。
开放:八方齐唱“尼的呀”
3月30日上午,南宁民歌湖畔,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拉开了2017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序幕。在百名“刘三姐”充满激情的开场联唱后,本场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是充满草原风情的达斡尔民歌《忠实的心儿想念你》。随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带来的原生态舞蹈、东盟友人演唱的《阿依莎娜妮娅》与壮、瑶各族歌舞轮番上场,八方齐唱“尼的呀”,唱出了各族同胞共同欢庆“壮族三月三”的“最炫民族风”。
根据相关研究,“三月三”文化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现如今,传承千年的节日习俗与广西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粉丝”:在民歌湖酒吧街,周代祓禊(修禊)、魏晋的曲水流觞、唐代的丽人游春、宋元的户外游艺、明清祈福簪花等表演再现了传统的上巳节习俗;在防城港金滩,来自越南海河、芒街、平辽等地的文艺团体组队前来“赶歌圩”;在柳州山歌赛上,荷兰音乐达人马丁·赫肯斯领衔近30位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古巴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歌手,与国内近20个少数民族的140多名歌手一同纵情欢唱……
从自娱自乐的唱山歌到各族、各地人民的“嘉年华”,今年的“壮族三月三”进一步深化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内涵,彰显了壮乡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在3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画面上,来自宝岛台湾的游客蔡淑君面对镜头道出了心声:“每个民族的特色都展示出来了,都是融合的,都是一家人。”
传承:山歌好比春江水
3月30日,梧州长洲区泗洲岛上,现年71岁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俚歌”第22代传承人陈明仲听着舞台上小演员们有板有眼的演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数十年来,陈明仲不仅改编了《离骚》《诗经》等传统诗作,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创作了大量朗朗上口的“下俚歌”,用自身的努力展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应有的担当。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这是艺术的呼应,也是文化的传承。南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梁肇佐认为,为了避免文化传统、民俗活动流于表面的庆祝形式,需要加大文化传统内涵的宣传力度,“让群众对‘三月三’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今年“三月三”期间,多项活动深入学校、社区乃至闹市街头、田间地头,进行文化认同的“播种”:在柳州蚂拐岛,别开生面的蚂拐文化节吸引了央视新闻节目组前来现场直播;田阳县举行布洛陀文化学术交流会,各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布洛陀文化的源流与发展;贺州黄姚古镇举行广西“非遗”展,带龙桥上、睡仙榕旁的山歌响彻四方;巴马瑶族自治县寿乡大道上1500名群众模特展示的17种各族传统服饰,与南宁民歌湖畔100名各族绣娘的现场教学相互呼应,共同向游客展示五彩斑斓的锦绣广西。
传承的文化在创新,传承的载体也在创新:自治区文化厅举办2017“书香八桂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数字资源展销、歌友沙龙、网络互动让更多的年轻群体恋上“三月三”;广西日报客户端开设《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专题,《嘿,有一张“壮族三月三”手绘全景邀请函送给您,请接收》等多个新媒体产品备受“手机党”欢迎。身在澳大利亚的网友“晏子”留言说,能在网上看到如此丰富的节日活动,就像自己“穿越”到了“壮族嘉年华”的现场一样。
收获:赶圩归来啊哩哩
改革开放之初,壮族词作家古笛先生一行在隆林采风期间,目睹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赶圩归来的喜悦心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而现在,“壮族三月三”已经成为各地商家积极参与、各族群众收获实惠的“全区性圩日”。
“三月三”期间,来宾市武宣县依托“三月三”电商节举办了“蚂蚁赶圩”电商活动,把本土产品宣传出去;南宁市江南区在节日文艺表演中大力宣传致富能手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该城区苏圩镇还通过“壮族春牛舞”及系列歌圩活动,邀请各界客商前往欣赏体验农耕文化、考察扶贫产业,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凭祥红木文博城景区设立电商节分会场,吸引了国内外60家优质参展商参与。
今年“三月三”期间,富有创意的特色民族文化引爆壮乡旅游热潮:“壮族老家”上林县以原汁原味的龙母文化、壮族农耕文化吸引了逾20万人次游客;3月30日当天,两万多名游客将宜州刘三姐故里景区挤得水泄不通,玉林以五彩田园、大容山等景区活动为“卖点”组织“粤港澳万人游”……据我区旅游部门统计,3月30日至4月4日,全区共接待游客约129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83.63亿元,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融入创意产业的‘壮族三月三’,应具有顶层设计。”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石一宁认为,创意产业将促使“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文化产业链的上游高端乃至“发动机”。随着“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影响与日俱增,“八桂嘉年华”将为我们带来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双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