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 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横桥,稻穗摇曳,农夫锄禾,南国田园,风光绝美……这是大新县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后呈现的景象。
近几年来,大新县在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中,采取群众主体、项目融合等举措,齐心协力把大新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今年1至8月,全县共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16.27%;旅游综合收入3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6%。
突出特色、保持乡村风格。大新县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持乡村风格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生态乡村活动整体规划设计。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不搞千村一面,充分保护好古树、古井、古宅,对一些富有壮族特色的干栏房、青砖房、泥砖房,最大限度保留房屋原貌,对一些确需改造的建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线条勾勒、墙体粉刷、坡顶改造等,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韵味。在道路硬化方面,坚持尽量少硬化、少建水泥路的原则,除主干道采用水泥硬化外,其他路段就地取材,多用本地青石板、鹅卵石和拆除危旧房遗留的碎砖头、瓦片等乡土材料;对一些没有必要硬化的地段,采用菜化、绿化、果化等措施来增加乡村风格。该县结合明仕景区、德天景区特点,对其周边民房进行装饰,把居民建筑和景区景观融合为一体。同时,加大实施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雷平镇—堪圩乡—硕龙镇等旅游必经之路的街道、村屯进行重点改造,公路沿线两边民居房屋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立面装饰,体现了壮民族特色风格。
群众主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大新县始终把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贯穿创建示范带及魅力村庄活动之中,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政策支持”的思路,探索建立了群众参与的有效机制,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因势利导,发动创业能人和群众自筹资金开展乡村建设。桃城镇浓沙屯在本屯企业能人开办的盛都工贸有限公司支持下,成立了崇左市首家乡村旅游公司,由企业免息垫付180万元、全村80户每户出资5000元共筹资220万元,建设了篮球场、游泳池、停车场、游船、草莓园、烧烤摊点等设施,由公司统一管理。农民不仅是股东,还可以一户或多户为单位承包子项目自主经营。群众既可以取得入股分红,还能通过承包经营项目取得更多收益,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浓沙屯带动下,涌现出逐克屯、汁屯、新屯等一批群众自筹资金打造的生态乡村旅游示范村屯。
项目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此外,大新县把“一事一议”项目和生态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将发改、农业、扶贫、民族等部门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捆绑使用,通过组织群众筹资投劳,致富能人投资、社会捐赠等方式,进一步将社会资金整合到“一事一议”项目中,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以“专项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力量大参与。设立生态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246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将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的村屯优先列入奖补名录,对风貌改造、屯级道路硬化、开办“农家乐”等给予财政奖补,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3个村屯自筹资金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累计奖补资金1000万元,成功撬动社会资金3238万元投入生态乡村建设。(黄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