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红(资料图片)
(2011年7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灵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灵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型,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灵山,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团结拼搏 克难攻坚 成就突出的五年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顽强拼搏战胜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全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迈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步伐。
——综合实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113.78亿元,年均增长12%。2010年财政收入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5.4%,年均增长12.25%;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503万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3倍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 44.5:30.0:25.5调整为 35.3:36.3:28.4,实现了二产首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工业经济主导迈出了新步伐,高标准规划建设灵山工业“一区三园”,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到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5家,企业增量分别是2005年的3.7倍和5倍。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8亿元,比2005年翻1.7番,荣获2010年度全市县域工业发展重大突破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牢固,培育了区市两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占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2006年以来连续五届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2010年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发展难题在克难攻坚中取得新突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挑战,我们沉着应战,化危为机,实现了弯道超车,攻破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项目投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共统筹推进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2.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13亿元,增长了2.6倍。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07亿元,年均增长60.1%;直接利用外资2043万美元,年均增长96%。2010年荣获全区县级招商引资一等奖。浙江盛源集团、新光集团、桂合丝业、台湾兴昂国际、湘桂集团、广州骏腾、苏州阿帕奇、香港一堡投资、广西威龙、清华同方、台湾冠德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登陆灵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9国道二级公路灵山段、石塘至佛子二级公路、邕浦二级公路灵山段等干线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六钦高速公路灵山段、黎钦铁路复线灵山段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随着六钦高速公路的建成将结束我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县行政村通硬底化公路率达85%,自然村通硬底化路率达26%,两项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前列;完成灵东大型水库及长安水库等一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水利项目投资4.3亿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全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7亿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县城江岸美景、文体中心、新光建材城、湘桂盛世名城等标杆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3.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17.2平方公里,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0.6%。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成功对2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面达95%,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银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全区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县,成功与农行钦州分行、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引进钦州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灵山泰业村镇银行。圆满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行政审批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成了全区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2010年,县政务中心全年办件量位居全区县级第三位,全县绩效考评总分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征地拆迁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率先探索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征、拆、储、建、安、保”六位一体的征地拆迁新机制,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有效地破解了土地制约的“瓶颈”,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改善民生在统筹推进中实现新跨越。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共享成果。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930元、5251元,分别增长10.42%和10.78%,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历史跨越。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50亿元,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招聘录用公办教师4000多名,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圆满完成职教攻坚三年计划,县职校跻身全区职校50强,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学校。“文化灵山”建设有效推进,新建成灵山文体中心等一批县、镇、村文体基础设施。打造了“大芦村民俗文化”、“烟墩大鼓民间文艺”、“灵山跳岭头”以及“灵山荔枝节”、“灵山春茶节”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和节庆文化品牌。舞蹈《鹤舞》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展演银奖。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探索和建设“三位一体”婚育服务模式,率先在全区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位居全区前列;努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为全区唯一实现防艾“两降一升”目标的县。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全市创“国优”零的突破。基本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参保率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设成为全区县级一流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明显,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构建和谐社会在务实创新中开创新局面。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协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壮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了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2项,被确认为自治区第一批粮食(水稻)、奶水牛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灵山凉粉”成为钦州市继坭兴陶后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安灵山”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措施不断强化,有效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奖”等近50项国家级、200多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在新的实践中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实施行风政风“上评下议”、“互评提升工程”观摩交流和百名科(股)长进百企“三大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激情。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13个100%”工作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组织工作满意度不断得到新提升。构建了“城乡联谊”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共发展党员5103人,党员总数达36200多名。目前全县党组织数达1367个,其中党委33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130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四个100%”,党组织在学校的覆盖率达到了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党员干部勤廉为民、和谐干事的浓厚氛围。2006年以来,我县农村党员大培训、县镇党校体制改革、“双培双促”、创建“党员先锋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台账销号制”等工作经验在全区进行推介,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区党员电教示范县、全区县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县,被授予“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先进集体”、“全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灵山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奉献了激情、智慧和艰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我代表县委,向为灵山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必将成为今后推动灵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财富。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始终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好中求快,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县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走出了一条具有灵山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灵山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五年来,县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结合灵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任务,先后提出了“2188”工作思路、“以工强县、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并推出了“亿元企业带动工程”、“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县域工业突破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等重大举措,这些思路和举措,切合我县县情,符合群众意愿,体现了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精神,对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必须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第一要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贯彻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民谋福,各项决策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四,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稳定是灵山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来抓,强化“守土有责”意识,注重源头预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保证了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稳定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社会大局才能安定,加快发展才有保障。
第五,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成事之道,实干唯上。五年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实践证明,坚持实干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础。
第六,必须坚持把创新党建、带好队伍作为第一保障。事业兴衰,根本在党。正是因为注重建核心、抓班子、带队伍、强基层、造环境、谋大局,全县党员干部的发展理念、工作方式、整体形象才得以明显提升;正是因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动性才得以充分挖掘,成为推动灵山发展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锻造一支拼搏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为灵山崛起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看到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农民增收还不够快;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维稳、安全生产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干部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谋事善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务必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找准发展定位 创新发展思路
进一步增强推动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今后五年,是我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跨越发展、开创新局面的机遇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市“一个目标、五大方略、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 “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为发展战略,坚持工业突破、农业提升、城镇拓展 “三大引擎”;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工程、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商贸服务优化工程、科教人才强县工程“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工业经济、生态宜居、兴农强农、人才创业、文化繁荣、民生和谐“六新格局”,努力把灵山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北部湾产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
总体目标是:经济发展更具实力,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30亿元和12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排在全区各县(市、区)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更富成效,开放型经济体系日趋成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宜商宜居城市更显魅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持续增加;城乡文化更加繁荣;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一)推动跨越发展,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运行、广西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钦州保税港区建成运营等多重历史机遇的叠加,灵山步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外部大环境,敏锐地捕捉、牢牢地把握、科学地转化机遇,借力发展。
(二)推动跨越发展,是发挥我县综合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周边县区都在竞相发挥优势,抢夺新高地,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我们要增强危机意识,牢固树立慢进也是退的理念,努力适应新一轮竞争形势,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吸引外资、民资的“强磁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腾飞的加速器,把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为全县不竭发展源泉,不断提升全县的综合竞争力。
(三)推动跨越发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路径。针对今后五年推动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提出了构建“六新格局”的新路径,这是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是构建“工业经济”新格局。通过产业集群布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一区三园”产业规模,加快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亿元企业,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二是构建“生态宜居”新格局。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围绕“绿满八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全面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加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三是构建“兴农强农”新格局。积极在“强基、惠农、增效、特色”上下功夫,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城乡实现均衡发展。四是构建“人才创业”新格局。通过实施“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和建立“3+6”人才体系,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技术人员以技创业、无业人员自主创业、个体业主二次创业和毕业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五是构建“文化繁荣”新格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积极创建文化强县,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六是构建“民生和谐”新格局。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就业条件、创业环境和发展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更加注重集中财力惠民生,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美好的生活。
众志成城 突破攻坚
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要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园区建设为主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加速工业经济崛起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是灵山未来很长一个时期跨越崛起的“第一方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打造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北部湾产业辐射带动示范基地,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加速工业崛起。
(一)抓平台、促集聚。产业园区是实现项目集聚、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要大力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陆屋工业园日处理能力5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快陆屋工业园标准厂房、十里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档次。陆屋、十里、武利三大工业园区到2015年规划开发面积分别达到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积极探索新的园区管理体制,努力把陆屋、十里两个工业园区按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来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升格为自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2年,全面完成“县域工业突破工程”的攻坚任务。到2015年,工业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以上,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抓产业、促提升。围绕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亿元企业带动工程”,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构建具有灵山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取向,改造提升制糖、食品、纺织、建材、林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二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资源、技术、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新材料加工一个50亿元产值产业,打造食品加工、轻革制鞋业、木材加工三个20亿元产值产业,打造建材、化工、电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五个10亿元产值产业。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以桂合丝业为龙头的茧丝绸纺织产业园、以兴莱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园、以安盛科技为龙头的新兴材料产业园、以阿帕奇为龙头的电动汽车产业园、以宇峰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以天山微电子为龙头的电子科技产业园、以钦冠人造板和高氏远大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产业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以上。
(三)抓招商、促投入。紧抓沿海地区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紧盯产业转移机会,深化与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不断扩大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创新招商机制,坚持全员招商、大招商、招大商,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扩城促商”为主攻方向,不断扩大城市容量和发展空间,全力构建生态友好型和宜商宜居型城市
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是提升发展承载力、凝聚力、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桂东南新兴商贸城市目标,启动县城规划高标准修编,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融入南北钦防城市群。
(一)着力构建“1+1+5”城镇发展新格局。即重点推进1个中心城市(县城)、1个副中心城镇(陆屋镇)、5个片中心镇(檀圩、武利、石塘、沙坪、太平)建设,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钦江为中心,西进南拓,兼顾东北,重点向西”的战略,大力推进“一环二轴八区”建设,加快推进十里工业园区、聚龙湾新区、长岗岭新区、城北大道片区、东边塘新区、官屯新区、梓崇新区、新行政中心片区建设,优化宜商宜居环境。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迈入现代化中等城市行列。充分发挥陆屋镇作为副中心城镇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陆屋工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工、合成纤维、环保添加剂、新型建材、仓储物流、包装材料、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力争建设成为灵山西南部城镇化、工业化和物流业示范镇。其它镇根据各自地域、资源、商贸等优势,力争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二)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实施“商贸服务优化工程”,规划建设县城大型商贸中心、农贸市场和若干专业特色批发市场,加快形成立体商业网点体系。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五大旅游片区建设,即六峰山—恩胜岩—三海岩等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旅游区、大芦古村—苏村—谭家营古文化和农业生态特色旅游区、灵东—东山—罗阳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龙武荔香生态旅游区、“北部湾世外茶园”农业生态旅游区等;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启动灵骏国际大酒店等1个五星级宾馆、2个四星级宾馆的建设,不断提升和优化完善县城接待功能。继续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加快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的农村商品零售网络建设,实现全县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到100%。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要牢固树立大交通大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协助建成六钦高速公路灵山段、黎钦铁路复线灵山段,协助规划和建设南宁(吴圩)至北流(清湾)高速公路、玉林至钦州铁路,抓好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南宁伶俐至陆屋二级公路建设,配合做好陆屋至大垌二级公路等路段的前期规划和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县城到南宁、钦州、北海、玉林、贵港等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同时,积极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前期工作,为打通西江与北部湾出海口和融入西江经济带做好准备。加大沙坪港码头建设和航道疏浚工作力度,规划建设沙坪物流仓储园,扩大港口的吞吐量。加快220千伏陆屋输变电和110千伏沙坪输变电等工程建设,推进县城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加快管道燃气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县城管道燃气覆盖率。
(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城市园林生活十年计划”。按“绿满八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重抓城镇江岸、道路、公园、住宅区绿化,对县城重点区域和各镇主要交通干线区域进行风貌改造,增加街头绿地、体育健身设施和娱乐设施。推进十里、陆屋、武利工业园及重点镇污水集中处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进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大造林、大绿化”和“蓝天碧水”工程,争取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上。努力创建生态友好、宜商宜居的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三、以粮钱双增为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粮食、荔枝、茶叶、奶水牛、糖蔗、秋冬菜、中药材等产业,将灵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和水牛奶源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荔枝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莪术生产基地、全国肉鸡和禽苗生产基地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提升特色农业的效益、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品牌、树名牌”活动,在加大名牌农产品培育和申报认定的同时,加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认定力度,拓宽市场准入渠道,提高营销效益。
(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力争到2015年,培育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以上,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桂合丝业、宇峰食品、名香园食品、百强水牛奶、园丰牧业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
(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积极构建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节水高效的农业灌溉体系。加大县城防洪堤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太平、沙坪等镇的防洪堤。加快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水库灌溉渠系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节水灌溉示范建设,抓好吨糖田、吨粮田和万元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切实做好气象水文预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强新农村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核心要求,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的目标任务,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以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人才小高地,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第一要素。我们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科教人才强县工程”,创新人才和创业政策,以人才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人才促进发展。
(一)大力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办法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加快建立“3+6”人才体系,“3”就是“三个一批”,即要在引进培养一批企业领军型人才、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和一批科技型人才上取得突破;“6”就是“六支队伍”,即要提升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万人,年均增长5%;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初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快实现自主创新。重点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科学技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人人参与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一要放宽创业领域。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保证各类创业者在项目申请、财税政策、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拓宽服务渠道,为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二要建立完善优惠政策。对劳动者自主创业,依法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活动的贷款投放,简化审批程序,为劳动者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化、快捷化的优质服务。三要搭建创业平台。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建设发展创业园。要加大培训力度,全方位强化创业者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大力实施“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着力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五、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出发点,创新文化惠民新举措,全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我们要充分发掘灵山丰富的文化资源,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切实提升灵山文化软实力。
一是争创一个文明县城。创建文明县城是建设文化灵山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衡量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巩固广西文明县城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县城。要牢牢把握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这个重点,深化创建内涵,创新创建载体,拓展创建领域。要围绕发扬“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新钦州精神,把求变、求实、求精、求富、求美“五求”要求作为新时期灵山人的新追求,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供精神支撑。
二是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借承办自治区十二届运动会之机,进一步完善县文体中心设施,加强镇、村两级现有文体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的拓展完善,加快各类文体设施的更新,初步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副中心城市相匹配、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文体设施体系。
三是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影响力深远的品牌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力争在市级以上重要文化奖项评比中,获奖数量及质量居各县(区 )前列。
四是发展一批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加强音像、广告、演出、娱乐等市场的管理,形成良好的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办好具有荔乡特色的重大节庆活动,把“春茶节”、“荔枝节”办得更有水平、更具特色、更具影响力。重点培育文化旅游业、教育培训业、休闲娱乐业等文体产业项目。着力抓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五是推进一批群文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要以演出进广场、电影进农村(社区)等为载体,推进广场、社区、企业、学校、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场馆等阵地作用,经常组织开展歌咏、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舞龙舞狮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要大力发展壮大民间艺术团体、老年表演队、学生表演队,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六是培养一批文化人才。文化人才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建设文化灵山的中坚力量。要着手建立灵山文化人才库,重点培养演员和书法、美术、文学创作等草根文化人才。在社区、乡镇、机关、农村、大中型企业和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培养和建立群体性文化队伍,为繁荣基层文化提供人才保证。
六、以推进民生改善为核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安,注重民享,化解民忧,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保障民安。坚持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平安灵山”建设。积极推进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启动城区复合型警务机制,以巡警大队为主体,组建城区警务警察大队;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天网”工程建设,增加县城城区监控点和治安卡口,实现与市级互联互通;加快完成公安“三所”迁建工程;积极推广新圩镇漂塘村女子治安巡防队、灵城镇中山社区警务室和烟墩镇凤山村委平山村安装视频监控经验,将防控体系建设向镇村社区延伸;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为重点的震慑机制建设。深入实施“六五”普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水平。扎实开展“法治灵山”建设,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创新推进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切实提升各项工作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下访、约访、巡访制度,规范信访秩序,提升解决效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注重民享。坚持教育优先方针,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区级试点县的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灵山中学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确保新洲中学成功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巩固和扩大县职教中心“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果,把县职业技术学校办成广西一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县第二人民医院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后勤综合大楼、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室等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制度,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是化解民忧。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制度全覆盖,力争到2015年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80% 以上。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培训等工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就业,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养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关注老年人群体,积极支持帮助老龄事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同志们,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县各级党组织务必以创新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集中学习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将理论学习与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旗帜,引导党员干部坚决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即满的自满思想,牢固树立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理念;坚决破除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理念;坚决破除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理念。通过解放思想,让灵山人聪明勤奋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让灵山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打造“五型好班子”。进一步加大村级党建、社区党建、机关党建和非公党建工作力度,抓好领导联系点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新农村建设。抓好“一办三中心”、“农事村办”的实施,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搭建平台。积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着力提升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为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继续实施农村党员大集训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要稳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加大社会各界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力度,在全县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锻造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始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广开进贤之路,及时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干部,努力造就引领灵山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强化县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常委会集体领导和常委分工相结合制度,充分发挥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干部工作“13个100%”措施,不断提高全县组织工作满意度。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真正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地位、有舞台。积极推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高度重视年轻后备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谋事之智、干事之才、成事之能。要大力推进执行力建设,深入实施“好干部善执行”活动,力践做到“六要六不要”,大力倡导“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精神,努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抓紧抓实抓好。要以《廉政准则》为重点内容,切实加强党纪政纪、优良传统和道德作风教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让所有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运行。坚持重点整治和健全机制同步,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严格“三公”消费,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涉农补贴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治理力度。严肃惩治,维护党纪国法权威。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以及司法不公等案件,严厉打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腐败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腐败必惩、惩治必严,在全县营造一个党风纯正、正气长存、昂扬奋进的政治生态。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从制度上、法律上为人大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做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加快富民强县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火热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合力攻坚,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