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各美其美

  以“面向2020年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天府)论坛将于11月19日至20日在成都举办,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身参与者,对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刚刚过去的10月,正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十周年。十年间,我国新农村建设,从理念到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拉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大幕。站在新的起点,回顾过去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历程经验,展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于浙江省安吉县,2008年,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各地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江西的“美好乡村建设”、安徽的“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各地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又具有很多的共性,对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更高阶段,新农村建设必须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乡村绿水青山。实践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启示之二,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山水田园,也美在淳朴,美在文化,美丽乡村必须能读得出历史,记得住乡愁。许多乡村自然山水景色可能较为普通,可同样有活力有人气,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有故事,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这说明,文化是美丽乡村之魂、之韵,有了它就有了灵气和魅力。

  启示之三,美丽乡村不只是看上去很美,中看还得中用,美丽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才是真的美。各方推出的美丽乡村,除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外,当地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必须有综合的内在素质,一些地方讲生态、业态、文态、形态是很有道理的。

  启示之四,美丽乡村绝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她会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共绘美好蓝图。看看各地美丽乡村创建的经典案例,没有一个是仿造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或地域的、或民族的、或文化的,复制品可以热闹一阵子,但最终都会丧失生命力。

  启示之五,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实践告诉我们,城镇不是乡村的对立物,乡村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乡村和城镇各有其存在价值,必须互动协调共荣,乡村和城镇应当交相辉映。现代社会,没有城镇或没有乡村,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各地应当形成共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把握好、运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