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
创新驱动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考察利民生态中药材合作社,在田间与种植户亲切交谈
陈敏尔省长(右一)在清华启迪科技园贵州丹寨创新基地考察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产业发展情况
以生态文明理念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发展
2015年5月,“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国内外大数据领域专家、行业领先企业和领军人物、国际大数据发展最新成果和技术汇聚贵阳。近两年间,贵州凭借先知先觉的战略敏感,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好、气候凉爽等优势抢抓机遇,全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大数据产业领域异军突起。
6月上旬,贵州省推出“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鼓励“两院”科研人员面向园区、产业和企业需求,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科研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近年来,承载创客梦想,催生新业态的贵州众创空间快速发展。目前全省众创空间已有40多家,其中18家纳入第一批省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有贵阳博雅众创空间、创想+梦工场、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黔青梦工场等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瓮安县安青创业社,这个以返乡创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众创空间,已形成具有内生需求、可自我生存持续发展的创业路径。
2014年,填补我国民族药产业发展高端研发平台空白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在贵州组建;贵州首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1.1类化药新药“替芬泰”获临床批件,并正式进入临床研究;同年8月,贵州多年培育创制的食品安全云携手京东集团打造服务全国的首个电商食品安全云平台,创造了食品安全的“贵州模式”,这朵云正给全国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的雨露。
近两年间,围绕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产业培育、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调控研究等,一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和省重大专项相继启动实施。
让生长于深山老林的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附生在茶树上,原每年每亩只有茶叶收入2000元—4000元的茶园,产值可增加到2.5万元以上。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支持下,这场以清华科技为支撑,发生在贵州大山深处的铁皮石斛与茶的生态之恋,有望迅速染绿贵州高原,结出可让无数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科技之果。
2015年2月14日,贵州航宇公司在美国GE公司LEAP航空发动机锻件项目147项产品全球招标中,通过激烈角逐,中标64项产品,其份额占总体竞价包将近一半,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跻身于世界一流航空锻件制造商行列。此举打破了民用航空发动机高端锻件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历史,开创了我国航空高端锻件产品走出国门的先河。
近两年来,贵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速转型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高度聚焦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高举生态文明旗帜,秉承大生态、大科技理念,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凝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布局实施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支持培育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鼓励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业,支持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发展环保节能低耗循环经济产业;以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商、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建设等大数据产业,支持发展生态富民产业。通过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努力打通科技通往经济的通道,以科技创新驱动力促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引领。
强化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
贵州省科技厅首先注重顶层设计遵循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规划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在贵州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和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了“绿色科技创新”的相关工作思路和部署。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省科技系统生态文明工作落实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强调着力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科技创新、指导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效益、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工作思路: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生态文明是面旗帜,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动机,要高举生态文明旗帜,要让发动机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明确一个理念,就是所有科技创新活动都要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围绕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打通科技通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确立一个抓手,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围绕贵州五大新兴产业、五张名片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资源的科学利用。
三是多措并举,以“六个坚持”着力夯实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基础。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狠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坚持以服务促转化,狠抓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坚持以市场配资源,狠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坚持以开放激活力,狠抓科技平台和载体建设;坚持以示范作带动,狠抓农业和民生科技;坚持以保护、运用为核心,狠抓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近年来,贵州科技改革重点在导向、效率、削权、服务四个方面做文章。首先将原有近30个计划整合为五大计划,重点针对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科技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着力从市场化配置资源导向、提升科技投入效率、简政削权、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让权力彻底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
2014年9月,贵州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的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首批19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70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通过后台软件系统迅速自动遴选生成。这是贵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性探索,综合体现了市场化配置资源、削减职能部门权力、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革思路。通过该平台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利用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化配置方式,使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通过对科技计划及管理方式的一系列配套改革,贵州进一步强调企业为主体承担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成果转化等项目,使资金配置更加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政府科技投入的创新绩效,制定并出台了加大后补助力度的规定,在全国率先试行发放“创新券”,将更多政府财政投入用于激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的创新行为;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风险投资、合作基金、科技保险等形式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贵州省科技厅和贵阳市科技局共建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8年间共注入科技风险资本金36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多形式集纳、直接管理和参与运作资金总量达50多亿元,先后引导和撬动金融、保险、投行、企业和社会资金100多亿元,支持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创新发展,年均放大政府科技投入使用效率资金近10倍;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15支基金,基金规模55亿元,出资参与国家组建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基金,加上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手段,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迄今已直接扶持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随着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科技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也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不断提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和行业布局集聚态势明显,一批新的科技型经济增长实体培育形成。贵阳国家高新开发区、贵州航天高新产业园,集聚了全省53.6%的高新企业和90%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培育并通过审批的高新技术企业304家;近3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4年更是比上年增长27%。同时,一批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2014年以来,已遴选11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和245家科技小巨人、成长及种子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经持续支持培育,呈梯队的大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正形成铺天盖地格局。
贵州是全国首批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通过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大品种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延伸和中药材基地县建设五大工程,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贵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面积突破500万亩,医药工业总产值达350亿元,其中,苗药工业总产值居全国各民族药产值之首。
在水稻、玉米、油菜、蔬菜、马铃薯、茶叶、中药材、畜牧等领域,选育成功一批新品种和研究集成并示范推广应用了一批优质高产新技术,为贵州粮油果蔬安全提供了科技保障;科技特派员重大专项力促科特派制度的规模化推行,为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的建立做了有益实践,促进了茶叶、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通过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建立了5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万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全省588个乡镇,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主力和最受农民欢迎的人。
生态环境领域,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发展领域,突破了一批不同类型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支撑、治理模式和建设样板,为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石漠化生态修复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的展开,通过实施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寒山区设施农业示范、贵州农村β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建立等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项目,创新成果造福民生,力促“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实现。同时,自2012年起,贵州省科技厅连续三年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成功举办了主题分别为生态保护、石漠化防治和生物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分论坛,取得积极成果,得到广泛好评。
围绕贵州白酒产业原料基地建设、风味形成机制、环境评价、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与贵州茅台集团合作设立“贵州茅台科技联合基金”,同时争取和安排国家与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百项,开展了提高优质酒出酒率等制约白酒企业扩大产能的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了以茅台酒为主体的贵州省酒产业科技进步。
围绕贵州重点产业,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本届政府重要工作目标之一——以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的科学城一期建设完成,已吸引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机构计划入驻;备受世人瞩目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大科学工程建造进展顺利,不久的将来贵州平塘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射电天文研究聚集地和最具吸引力的天文科普旅游目的地;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将对贵州特色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湄潭国家茶产业农业科技园区,为贵州生态与富民并举的茶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全省已有7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5家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与省内外230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成了4万亩技术核心区、16万亩示范区和100万亩辐射区,园区总产值达到76.7亿元;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保护和修复、循环经济、小城镇建设等可持续发展主题,建设了各具特色、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示范性的5个国家级、14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不同类型地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有益的实验示范并取得较好成效。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持续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项计划、科研机构人才聚集计划和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设立“黔灵科技贡献奖”,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贵州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人才团队数量大幅度增加。先后遴选培养了十批266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了123支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立了59家院士工作站及4个分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院士及团队69个,支持和帮助科研院所培养引进博士和硕士1074名。
近两年来,贵州省科技厅经费安排向大数据产业发展及相关领域倾斜,重点支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食品安全云、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农业物联网等的建设与应用示范;安排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其中启动建设的贵州省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贵州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地硬件设施,整合全省现有涉农信息平台资源,建设涉农数据交换中心、农村服务门户网站和“三农”呼叫中心,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2014年成功举办了生态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会,搭建了农高网展示交易平台,3000余个农产品上线展示和交易;积极支持以黄果树景区为代表的数字化旅游发展和朗玛、贵阳金域为代表的数字医疗发展。
科技创新将全力支撑“百姓富生态美”目标的实现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关于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重要指示,贵州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将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寓于扶贫开发之中,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而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正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
贵州在较长时期全面统筹部署和实施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将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点针对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以及烟、酒、茶、药和特色食品“五张名片”的重大需求,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方面:一是要围绕五张名片及特色优势农产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从育种、栽培技术体系、后续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山区特色立体农业产业。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优质农业,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实现农民年均人收入两位数的增长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在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工业加快发展方面:一是要坚持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高能耗行业的磷、煤、铝、钢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开展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产业框架形成。二是要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省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有效支撑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进。
在以科技创新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构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生态退化和典型脆弱区的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环境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提升科技进步对解决区域性水、大气、土壤等环境问题的支撑能力。
在以科技创新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是大力实施磷化工、钛、铝等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磷、铝、钛等资源型产业集约式发展,提升资源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水平。二是抓紧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战略性资源勘探与综合利用,大力支撑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
在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一是围绕医疗卫生健康、生态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好省级数字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并继续抓好数字旅游、数字环保等方面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二是充分发挥物流中心自动化装备与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更大作用,支撑贵阳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三是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中介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信息、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围绕《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贵州科技创新工作将始终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科技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科技创新必将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