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演绎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侗族琵琶歌。

欢乐的民间“抓鱼”表演。

舞春牛祈愿风调雨顺。

抢花炮胜者为王。

勒成鼓楼百家宴。

抬官人。

  在侗乡,人们常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侗族人家视歌为宝,这是毋庸置疑的。

  “饭养身,歌养心”,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他们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侗族聚居地的老一辈看来,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以一种多声部清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悠悠地叙说着侗族同胞的生活习俗、民族秉性以及生活环境,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3月2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村举行“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上万名来自黔、桂毗邻地区的侗族同胞与外地宾朋欢聚在此,一起参加千人侗族大歌、千张木排下溶江、抬官人、抢花炮等民俗活动。当日,梅林村的榕江河畔、田间地头、竹林村舍间,千回百折的侗歌萦绕在耳边,当地侗族人家与外地宾客以歌会友,青年男女以歌传情,就连排着整齐队伍走在田埂上的侗族小孩,也亮起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歌儿,悠扬的歌声穿过风林,落在每一个听众的心田里,让人心旷神怡。

  梅林村侗族大歌节由来已久,于清朝乾隆丙辰年即1736年开始举办,至今己有2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一下午开始,周边的侗民们便会不约而同地聚集于此,传唱侗歌直至通宵达旦。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歌传承的真实写照。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上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当地侗民以此为契机,创新了一些富有思想内涵的文艺节目,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侗族大歌文化的精髓,如今的侗族大歌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记者 黄耀高 通讯员 王院忠 韦任平 吴双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