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创意中国产业联盟执行主席杨子云
桂林真是不愧“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旅游目的地”的美名: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总收入85亿元,增长 23.2%,旅游总收入增长高于游客增长近 9.2个百分点。预计今年旅游收入将突破100亿大关。
但是桂林旅游城市要保持持续繁荣,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近日举行的2008·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期间,创意中国产业联盟执行主席杨子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出了如何将桂林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的问题。
记者:何为形象工程?您认为“形象”的准确定位是什么?
杨子云:我把城市品牌化放在了城市的形象系统中。首先,我想为“形象”这个词正名。形象不等于表象,形象不等于表面,形象不等于面子。形象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形象”是“心、行、貌”的有机统一;形象是对城市、人总体认知的图像。一句脍炙人口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全世界认识了美丽的桂林,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使苏杭受益终生,成为全球著名的城市,这就是形象的传播力。
记者:桂林拥有2100多年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景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被隐没在山水之间,许多人看不到杜甫“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的诗句,读不懂叠彩山麓康有为变法的慷慨陈词,感受不了孙中山跸节东征之时的万丈豪情,听不到独具特色的地方桂剧。您看,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使大家在欣赏桂林美丽的山水的同时,还能了解“桂林文化”。
杨子云:据我了解,早在1999年,时任桂林市长李金早就提出,在继续做强传统山水历史文化旅游的同时,要把散落在民间的名人传奇、历史故事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获得文化的熏陶,产生心灵的共鸣。过去,许多游客只知道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却不了解这里多姿多彩的文化,犹如漓江川流不息。今天,“江山惹得游人醉,印入肝肠都是诗”的奇妙境界,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都能感受到。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认为应该要有一个创意新桂林,即创意产业,需要我们的决策者们寻找桂林的第三张地图。
记者:您前面谈到了创意产业这个词,什么才是创意产业?有什么成功的典范吗?
杨子云: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创意产业”指“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技能并通过对知识产权加以开发、利用的具有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潜能的产业”。创意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大力推行国家营销计划,这个国家营销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工程。如创意英国、创意德国、创意澳大利亚、创意新加坡等。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也都将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以华裔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连淡水都没有、资源极度贫乏的微型城市国家,他们靠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成为今天太平洋区域乃至世界重要国家,成为世界级创意之都、旅游之都、航运之都、石油化工之都、亚洲创意产业之都。新加坡成功的秘诀在于焕发人的创造力,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我认为,桂林完全具有创意桂林的条件,桂林与新加坡的差距不在资源环境上,主要在观念、文化、品牌、法制环境、产业结构上。
记者:您刚才说到“寻找桂林的第三张地图”,具体指的是什么?
杨子云:过去,中国城市只有两种地图:政治属性的“行政区划图”和经济属性的“地形与交通图”。而中国城市缺少一种以教育和文化资源分布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圈图”,这便是我所说的城市的第三张地图。当人们热衷于谈论各种范围的经济圈时,容易忽略文化圈与经济圈的关系,没有形成文化圈,经济圈的发展迟早要受制约,我们的决策者们一定要学会用“文化圈”来定义城市。
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和创意群是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圈”。正是斯坦福大学这个“文化圈”定义了硅谷,而不是某一种支柱产业定义了“硅谷”;清华、北大、中科院文化圈定义了“中关村”。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深圳都是用“文化圈”定义城市的。
记者:您觉得桂林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有什么长处和不足?怎样才能使自己城市的品牌更响亮?
杨子云:一个城市的品牌都应由四级联动,即企业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桂林应向大连、青岛学习大力发展城市品牌战略。相比之下,桂林的产品品牌落后些,仅停留在“三花酒”、“米粉”、“腐乳”,企业品牌则更少。桂林旅游业还未形成高端的产业链,产业亟待升级。我觉得,要在吃、喝、玩、乐、游、住、看、购物上都能让游客回味无穷,那才是真正地做到了“桂林是我家,我想去桂林”。
要做好这些,首先要注重解决如何从门票经济向观光经济、休闲经济、体验经济发展的问题。玩在桂林,除了游漓江还有什么?吃在桂林,除了桂林腐乳、桂林米粉,还有什么必须要吃的东西?住在桂林,真的有什么地方让我住上十天半月不想走?娱乐在桂林,除了看《印象·刘三姐》、《大儒还乡》,还有什么?购物在桂林,除了“三宝”还有什么东西必须要买?诸如此类,都应当系统谋划,下足工夫。
我很高兴地了解到,去年桂林市在提升山水观光产品文化内涵基础上,成功推出了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保健康复、主题城镇、乡村特色旅游等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加快了桂林旅游由观光型向商务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并通过开展“品牌提升年”活动,树立和培养了一批旅游企业品牌,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后还需要在产业的品牌化和品牌的产业化上下大力,桂林旅游目的地量大面广,但要注重精品路线、精品服务,其次,一些知名景区的软硬件的配套、综合配套也得跟上才行。如果旅游纪念品档次低、缺乏特色,就会造成人均消费低、留不住人,旅游产品老化,产业链在低端徘徊,仅仅是初级的“导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