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哈村”里的桂林姑娘

  欧阳佳艳(中)与泰国学生在一起。

  她文静,清秀,名叫欧阳佳艳。

  3年前,她从广西民族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怀揣着对汉语教学事业的热爱,来到了距离曼谷500多公里的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支教。这里常年高温干旱,草木枯黄,是泰国最贫穷落后的东北地区,在泰语课本中被称为“苦力也哭泣”的贫瘠土地;这里不通火车,也没有机场,公共交通几乎为零,没有任何工业和现代化娱乐设施……然而,未曾想到,这位来自温润多雨的中国桂林姑娘却在这里书写不一样的青春年华,而且在这个被她称为“玛哈村”的地方一待就是3年。

  播撒“中国梦”的种子

  “‘村’里的孩子性格淳朴,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在这里能坚持学习的泰国孩子对中文都是真爱。”提起自己的学生,欧阳眼中尽是温柔和幸福。3年来,每一份自编教材、课件和教具,她都用心良苦。不管上课内容的难易深浅,她都格外认真地对待,经常备课批卷至深夜,有时甚至利用等车的时间来批改作业。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欧阳总觉得自己“学得太浅,懂得太少”。她说,教学相长,她非常喜欢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她执教的这所学校,各种汉语竞赛不断,每一次可以检验学生汉语水平的机会,她都不会错过,常常不辞辛苦地给学生辅导。活动经费不足,没有条件购买比赛道具,她就跟学生一起动手做。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胜出,她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

  从拼音基础、词汇句子到中国文化,“中国梦”的种子悄然在泰国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想去中国学习,今年我的班里就有6名泰国学生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到中国进行短期汉语研修或本科学习。”

  除了教学,欧阳还利用课余时间奔走于社区和乡间,给寺庙里的留守儿童上汉语课,为从未走出乡村的泰国老人讲中国故事,在节日里演绎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泰东北人民很喜欢汉语和中国,有的家长为了100铢(约18元人民币)的考试费不惜卖米支持孩子学中文,有的村庄甚至会在村口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亲切地称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天使’。”欧阳感动地说。

  做幕后“傲娇”的小人物

  作为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欧阳还兼任了玛哈孔院的行政工作,与孔院的志愿者团队一起策划组织各种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玛哈孔院的孔子园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红亭翠竹、杨柳垂岸、小桥流水……一园葱绿在这片昏黄的土地上略显突兀,令人眼前一亮,浓浓的中国气息扑面而来。谁都想不到,在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杂乱无章的荒林。这个泰东北鲜有的中式园林背后,该院院长和志愿者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从园林设计、材料购买、工程监督,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筑成,都是我们自己操办的。”欧阳说,由于经费有限,物资匮乏,他们在院长的带领下,利用回国休假之机采购材料,然后放在行李中带过来。

  为什么不托运?欧阳说:“运费太贵。省下5000泰铢(约900元人民币),就能给孔子园多买一棵树呢。”

  漫步在孔子园,欧阳眼中溢满欢欣。每一棵树的来历、每一盆花的故事、每一个角落的构思,她都能娓娓道来:“孔子园就像是孔院的孩子,我们见证了它的成长。”

  最让志愿者们骄傲和自豪的,莫过于今年3月在玛哈孔院成立10周年之际,泰国诗琳通公主亲自来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中心揭幕的那一天了。当为典礼筹备多日的欧阳站在欢迎队伍前列时,心中掩饰不住激动和喜悦,一股作为孔院志愿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笑称自己就是“幕后‘傲娇’的小人物。”

  再续暹罗汉教之缘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欧阳在第3年任期中被推荐为玛哈沙拉坎和黎逸片区的骨干教师。当初的青涩小女孩,成了管理照顾新志愿者的“知心姐姐”。她要负责志愿者的培训,慰问伤病号,鼓励遇到困难的同伴……看着一张张初来乍到的面孔,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中国汉办志愿者的任期一般为1年,最多可连任3年。同伴们陆续离任回国,而她却仍然在坚守。她说,总有那么一些感动让自己有留下来的理由,也总有很多对孩子们的不舍和未完成的工作让自己有留下来的念想。“志存暹罗不悔,赤子之心不变。”她在自己的空间里这样写道。

  从学生转换为老师,欧阳已经从当年的“优秀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期将满,回国在即,然而暹罗之缘未尽,她又被推荐参加在泰孔子课堂“课堂长”的面试选拔。凭着3年的任教经验和优秀的表现,她顺利通过了考核,入选为泰国暖武里河王中学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面对人生新转折,欧阳再次选择留下来。

  “我喜欢汉语教师这个职业,也喜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工作。汉语志愿者就像中国的窗口和名片,能让更多的外国人学会说汉语,进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欧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