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锋:以“供给侧”新理念引领教育精准脱贫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本人认为,贫困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供给侧”为新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需求端(准绳),深入实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培养有创新型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大军”。

  一、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贫困地区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上学难,留守儿童等问题更是不时牵动社会的神经。教育领域最需要补的短板,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直接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政府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近年来,从国务院到教育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因此,贫困地区要抓住确保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多措并举,凝聚各方合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教育发展。

  二、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国民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青少年儿童依不同年龄段接受国民教育的过程,就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身的基本遵循”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实现方式,大中小学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都应注重科学衔接、循序渐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包括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举措纳入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之中,落实到国民教育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并与开展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要更好发挥教师队伍示范作用、学校文化熏陶作用、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引导作用。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立足于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局需要。“创新教育当然是越年轻越好,应该渗透到所有的教育体系当中去。”创新教育在美国不仅仅存在于大学,而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过去10年当中,由于传统教育中缺乏科技和工程类的内容,课程多使理论教育缺乏实际操作,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美国教育界由此引发了一场“创客运动”。“创客运动”的理念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并将其应用到科技、文化、艺术、经济等任何领域。据了解,目前美国大多数学校都会设有创客空间,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应用到课程当中,让学生获得一些探索。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着重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国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础性工作。国民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实践,主要功能是给学生搭建观摩示范、激发兴趣、调动参与的平台,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养成。贫困地区的教育(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密切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在育人方面的合作,营造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格局,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释放学生活力,以便为贫困地区学生谋生发展和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着力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不仅能让贫困人口“站起来”,而且还能够“走得远”。教育要精准扶贫,就必须要在学无所忧、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上下功夫。惟有如此,才能努力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千金在身,不如一技在身。 “新型职业农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主要收入来自农业,并且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竞争的人,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生产经营型农民;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农民;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民。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让他们在扶贫攻坚中发挥领头雁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端?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的文化技能培训,精准了解每一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特点,把脉脱贫方向,整合人社、农业、畜牧、林业、科协、工商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明确培训重点,选准对象,有成效地培育一批适应本乡(镇)、本村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农民(或者是“党员能人”);另一方面,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扶持,精准扶贫,因地施策,一村一品(旅游品牌即“一村一景”),帮助贫困乡村改善环境,发展生产,培植支柱产业,不断增强贫困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出打工创业的能人返乡从事农业产业开发。特别是对有意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等的经济能人,给予资金、土地流转、技术等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资金上的扶持可按照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进行考量,多接纳多扶持,以激发这些经济能人(党员能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作者系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