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真情投入,心系群众,踏实做事。他们是“第一书记”!
做农家人、干农家活,吃农家饭、说农家话,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还是第一书记!
7月30日,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主办的“第一书记”主题情景报告会上,第一书记们来到南宁,在自治区党委礼堂用真情、用泪水向邕城听众讲述了与群众之间平凡真挚、感人肺腑的故事。
走进贫困村,走进千家万户,走到田间地头……电视纪录片里充满乡土气息的镜头,一开始就将座无虚席的观众从喧嚣的城市,带到了淳朴的乡间院落和千山万 中。在那里,第一书记们洒下热汗,留下了一双双沾满泥土的双脚,一个个风尘仆仆的身影。
倾听着6位第一书记朴实真挚的讲述,追随着他们朴素动人的身影,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报告,听众屏住呼吸,认真聆听,用无数次掌声回报收获的感动——
南宁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南宁市横县石塘镇瑶埠村第一书记伍美新难以忘记第一天到村时的情景:破旧的村委办公楼坐落在偏僻的山坡上,没水没电,赶跑上蹿下跳的老鼠和蟑螂,顶着呛鼻的霉味,捂着一身臭汗,熬过了第一晚。“条件这么苦,我想过打退堂鼓。”但之后转念一想:来到村里,不就是来帮群众解决最盼、最难、最怨的事吗?不就是帮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梦吗?伍美新暗下决心:一定要下得来,守得住,干得好!
为了带领乡亲们实现致富梦,伍美新和村民搞起高产高糖甘蔗科技示范基地。然而,良好愿望并没有马上得到乡亲们的完全理解和认可。“土地整合后又怎么分?”“平整费用我可不出!”……当他和村干动员乡亲们搞土地“整小化大”建设基地时,乡亲们却不干了,伍美新好不容易拦住乡亲们,拿出解决方案,才稳住了大伙。经过一道道坎,高产高糖甘蔗、优质高效桑蚕、高效健康养殖和百香果种植4个科技示范基地建了起来,还修好了村委大院和村里的路。村民拉起他的手,唱起了:“你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那一刻,我更深刻体会到了‘第一书记’的含义!”伍美新哽咽难平,掌声在泪水中激荡……
朱慧涛是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后分配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去年3月26日,他来到弄塘贫困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弄啥?这北大博士,我看是白读了。弄到最后,当个大队书记!”听到这一消息,朱慧涛的母亲一声叹息。他马上安慰说:“娘,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您不要当大队书记不是书记嘛。”今年5月,村里要在半山腰的水源点修建过滤池,他和40多个乡亲,用背篓,背着沙石水泥,蜗牛似地往上爬。来回上下十几趟,竹子编的背篓好像要勒进肉里,身体也被拽得随时要人仰马翻。身后的大嫂说:“阿涛,给你根木棍,当拐杖。”朱慧涛接过拐杖,心里充满温暖,浑身充满力量。经过一年多的打拼,朱慧涛带领村民们致了富,村容村貌和群众观念不断改变。
回想这一切,朱慧涛动情地说:“我们年轻人、知识分子,要仰望星空、胸怀天下,更要脚踏实地、心系百姓,到艰苦的地方‘接地气’、磨意志,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视频,充满着激情,奔放着活力,饱含着深情,撞击心灵。
“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村的贫困,是我作为第一书记最大的幸福。”不同的第一书记,一样的决心。报告会最后,当12名第一书记走上舞台,代表3000名第一书记齐声说出他们的决心时,铮铮的誓言饱含拳拳深情,人们仿佛看到了嘹亮的冲锋集结号,激荡在千山万 。
听众报以潮水般的掌声,久久回响……
报告会感人肺腑,激励人心。在现场,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即席作诗一首:第一书记三千员,扶贫攻坚不怕难;百姓疾苦记心里,甘洒热血苦在前;风雨泥泞何所惧,翻山越岭彩云间;喜看农民致富路,不辱使命尽开颜。
当天,人民网广西频道和广西新闻网在网上同步直播报告会,在“网友留言”,网友纷纷发表感想。网友“南边无雪”抑制不住敬佩之情:只有像“第一书记”那样下到基层,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第一书记”你们是好样的!
“第一书记们主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到了基层之后,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模范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作风和先进事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听完报告后,共青团广西区委的一位干部说,农村是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作为青年要多深入到农村基层磨砺,才能成为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