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temp.banner_r--]
现在的位置:首页 >> 防城区频道 >> 旅游在线 >> 民俗风情

感受防城老街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19 18:03:00 来源:防城港日报

  

11061011214611.jpg

  

12120411568698.jpg

  

kppybu0hte_1241234628.jpg

  每逢星期天,我总喜欢到防城老街走走。

  置身于这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就像徜徉在典雅的偌大毯上。窄窄的街道,弯曲的石径,各种不同的色彩将一户户居民、一家家商店、一幢幢建筑,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古色古香的造型别致的小楼,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说防城中山老街是千年古街,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自马援南征胜利以后,他的两个副将禤纯旺和黄万定就把军队留在防城,并且建立了练兵营,当时的练兵营地址就是现在的防城中山老街。试想有了驻防部队,就有周围的人来做生意,有了做生意的地方,自然就成街巷了。后来禤纯旺和黄万定商量合建祠堂,把禤黄两个香炉放在一起供奉,那祠堂就是建在当时的练兵营旁边,即今天的防城中山老街上。到了清乾隆年间,黄家祠堂迁到对面江的沙埠村上。清乾隆十八年,禤家又把旧祠堂修建,成了禤家祠。禤家祠分为前后二座,两边有屋八间,中间有一庭园式的空阔地,约有1500平方米,祠四周建有三到四米高的砖砌围墙,总建筑面积将近800平方米,属砖瓦木结构,工艺精湛,蓝墙绿瓦,雕梁画栋,屋檐四周均刻画上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等图案。禤氏宗祠落成后的二百年间,四时香火不绝,去来观瞻朝拜者络绎不断。但由于种种原因,禤家祠堂后来被毁,但祠堂原址的痕迹清晰可辨。

  当年繁华热闹的防城中山老街,它紧贴着奔腾不息的防城江,是防城镇的中心地区。就像北京的“大栅栏”一样。我们一行混杂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间,边走着,边看着,我们首先被一家挂着“李记酸椒”招牌的私人小店所吸引。它名字不凡,那店面的黑墙铁门更是少见。跨进铺门,一眼望到刻着“李记酸椒”四个大字的巨匾。听说,这是清朝时期的“钦州知府”所赠。从木板陈旧的程度,不难断定其年代的久远。好奇地凑过去,主动同一位满头白发的李奶奶聊起,得知此店是清末年间开业,方圆数百里颇有些威望哩!她挺健谈,地道的家乡“白话”,听起来十分悦耳。末了,她带着自豪的口吻,咏起屋柱上的楹联:“世间什么味道好,要数防城酸辣椒。…… ”

  在“李记酸椒”店的周围,就是当年有名的苏杭街。自古以来,这条不足百米的小横街在防城一直兴旺不衰。一百多米长的小街,据说最多时竟有六十多家专门经营丝织品的,而且有的通宵达旦营业。但是,现在我所看到的,只是一条普通的居民老街而已,当年的热闹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与“防城镇一小”相对,有一座很大的古色古香的旧楼房,那就是防城中山老街有名气的“陈公馆”了。防城中山老街这座“陈公馆”,同东兴的“陈公馆”齐名,都是国民党名将陈济棠的房子,有关陈济棠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及其陈氏家族,至今仍流传许多动人的佳话。这是一栋紧靠大街的老式楼房,四开间,两进深。民国时期,陈济棠在国民党任要职时,就建造了这栋公馆作为全家住宅。这个公馆很大,里面有很多房子和几个单元,陈济棠的几个儿子都是出生在这栋房屋里,并在此度过了儿童的时光。他们一个个从防城镇小学堂毕业,离开故乡,然后到全国各地继续求学,接着去外地工作,但还是经常回家度假,探望他们的祖父。就是结婚,他们也是在这里办喜事的。直到他们的祖父离世了,陈家的少爷们才相继移至外地定居,房屋也全部闲置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房屋的正厅,悬挂在门上“陈公馆”的四个金光大字已经没有了,这四个字是陈济棠的父亲陈金益题写的,为“陈公馆”增辉添色。如今的故居,再没有了陈济棠几个儿子少年时代的音容笑貌,其家塾、客堂、厨房,陈济棠父母的卧室,以及平屋的书房都还存在,但当年陈济棠用过的旧物却一点也没有了。陈济棠和防城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年时期他曾说过: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责任编辑: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