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成立30年经济社会建设硕果累累

励精图治谋发展 美丽瑶乡换新颜

  自1984年10月正式成立古寨瑶族乡以来,30年历程,30年创业,30年变迁,勤劳、勇敢的瑶乡人民,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翻开了崭新的历史一页,通过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res01_attpic_brief.jpg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举行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

  1 落实政策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属贫困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落后。该乡距县城21公里,全乡耕地面积15726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74亩,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石山区乡。全乡现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总人口21334人,其中瑶族人口6963人,是南宁市县3个瑶族乡之一。由于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一直以来,古寨瑶族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回顾30年前的古寨瑶族乡,全乡公路仅有3条共17公里,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仅26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31元,大部分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下。

  改革开放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古寨瑶族乡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2011年以来,古寨瑶族乡确定了以“生态立乡、文化建乡、特色强乡、和谐促乡”的工作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1.2亿元,比1984年增长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比1984年增长35倍。

  到2013年底,古寨瑶族乡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2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1倍,年均增长4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5倍,年均增长393%;财政收入完成293万元,是“十五”期末的7.5倍,年均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是“十五”期末的3 倍,年均增长37.5%。全乡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res04_attpic_brief.jpg

瑶乡群众载歌载舞,欢庆新生活

  2 7大项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30年来,古寨瑶族乡各族人民直面困难不低头,勇于挑战,开拓创新,通过实施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民族乡基础设施项目、民族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7大项目,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改善古寨瑶族乡的基础设施建设。

  30年来,全乡新建和改造道路248条320.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90%的屯通路(其中174个屯通屯级水泥路),100%的屯通电,农网改造覆盖率为100%,地头水柜、沼气池、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效果明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基本解决。

  3 山区经济 走出发展新道路

  30年来,古寨瑶族乡根据山区生活条件,确定适应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生态发展模式,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乡金银花面积发展到2.3万亩,年产量一百多吨,产值一千三百多万元。竹子种植面积发展到3.25万亩,年产值达500多万元。金银花和竹子产业已成为瑶乡人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还种植辣椒、桑蚕、中草药等,保持全乡种植业平稳发展。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植力度,采取“抓投入、建基地、重示范、促带动”的方式,重点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乡登记注册农业合作社8家,带动2000多户农民创业。这8家合作社主要从事金银花、中草药、无公害蔬菜种植以及生态养殖等产业,走出了一条“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res07_attpic_brief.jpg

瑶乡孩子欢欣鼓舞

  4 社会保障 瑶乡生活大变样

  古寨瑶族乡30年的艰苦奋斗,30年的建设发展,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今的瑶乡人民不仅生活大变样,交通、通讯、教育、文化服务等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大增,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增,农民纯收入比1984年增长35倍。私家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进入平常百姓家。

  古寨瑶族乡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乡”的工作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育管理,瑶乡教育事业大发展。30年后的今天,全乡10所学校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各种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小学生人均有图书17册,初中生人均图书32册。全乡各所小学校狠抓学校的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加强师德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古寨瑶族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合率达99%,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生活有了保障,全乡新农保参保率达90.2%,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