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美丽的西湾海域
防城港市港口区领导现场检查工业项目推进工作。
防城港市港口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今年前11个月突破570亿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33家。图为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企业一角。
建设中的防城港红沙核电站
在建的金川镍铜项目
红沙十里蚝街
中一重工俯瞰图
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厂
磷化产业园区
沙企一级公路及企沙铁路并驾齐驱
防城港市港口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内地进出东盟各国最重要的中转基地和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经过20年的发展,突出的区位、交通、港口、资源和政策优势,使港口区成为发展对外贸易、商贸物流、对外加工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的理想之地。如今港口区,正掀起新建设的热潮,通过借力海外资本和国内外人才的引进,打造广西北部湾率先发展核心区,加快滨海新城的崛起,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北部湾畔冉冉升起。
敞开怀抱迎四方
港口区三面环海,进出海口岸头以避风、水深、不淤积和航道短、可用海岸线长闻名于世。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该港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它拥有全国唯一直装直卸的20万吨码头、全国唯一硫磷专业化码头和华南沿海装卸效率最高的煤碳专业码头。开通了东南亚、东北亚、港澳地区等多条集装箱航线,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建有一批粮食、水泥、黄磷等货物的专用仓储和装卸系统。2012年末,该港建成码头的年实际通过能力已也昂首超过1亿吨。港口区同时拥有广西第二大渔港——企沙港,其外海是著名的北部湾渔场,年产海产品16万吨,海产品远销粤、港、澳、台地区以及西欧国家,成为中国内地进出东盟最重要的中转基地和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岸。同时,随着钦崇高速公路和防城港高铁的开通,该区便捷的海陆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该区利用海陆进出口通道的地理优势,加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同时,在管理方面实现分类管理和转变管理方式,架构海关通关新框架,建立海关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适应国际物流发展新需要。紧抓东兴试验区发展机遇,重点建设西南粮油通道和储备基地,加强国际经贸发展与合作,打造北部湾地区重要物流中心。
港城工业美名扬
港口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发达的临港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该区紧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发展机遇,实施“工贸强区工程、率先发展战略”。一手抓传统钢结构件、磷硫化工等优势工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引导临海临港工业优势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的园区与工业优势,抓好一些大投资、大项目的签约、落户和开工。目前,“钢铁项目、红沙核电、金川镍铜”等在建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已建成大海粮油、中一重工、南磷化工等一批上规模企业,形成了粮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6大工业体系。港口区将充分利用临港和区位优势,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冶金、钢铁、粮油、机械制造、磷酸加工等产业,形成大型临港产业集中区,全力推进建设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和企沙工业区,同时加快完善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集约优势,重点建设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18.98亿元,同比增长24.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32亿元,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6亿元,增长15%;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名列全市各区(市、县)第一。
滨海旅游似天堂
临海而居的港口区地属沿海亚热带,有绵延300多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滨海风光旖旎迷人,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800多种的北部湾渔场。“观海景、弄海潮、玩海石、尝海鲜、钓海鱼、颐海林”已经成为该区亮丽的“旅游名片”,是游客携家带口领略滨海风情的好去处。旅游经济收入逐年增高。2013年1-8月份,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1.5万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9.3%。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港口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以“海湾·渔家·休闲”为特色着力推进“红沙群岛”、“簕山古渔村”景区建设。“簕山古渔村观潮节”获得了“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节”称号,观海景、弄海潮、玩海石、尝海鲜、钓海鱼、颐海林、观民俗成为了港口区独特的旅游印记。目前,总投资80亿元的红纱群岛文化旅游项目正在抓紧推进,皇城坳古运河旅游开发项目也正在洽谈,滨海旅游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了保护好美丽家园,该区在发展中,坚决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让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港口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还给港口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美丽”港城洁又靓
“美丽清爽多了——街道宽敞亮丽、校园整洁明朗、海边村落古朴迷人、红树林边白鹭翔集,十里蚝排任人留恋……”这是港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2013年4月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港口区划出805万元作为前期经费,又支出10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购置一批垃圾桶、垃圾箱,分送各镇(街道)、村(社区)。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强与企业、个人联系,获民间和民营企业的捐款、捐物达180多万元。其次是聘请农村保洁员160人,新建镇(街道)垃圾中转站两个、垃圾池53个,配备垃圾收集箱(桶)1.2万多个;配备垃圾清运三轮车290辆,勾臂式垃圾清运车14辆。建立完善“户有桶、屯有池、村有车、乡(镇)有运”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和城乡日常保洁系统。为使清洁乡村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该区建立长效机制。一是保洁常态化。实行三班倒清扫垃圾,对城区主干道每天安排洒水车全线洒水降尘,增配环卫工人,每天按时按点收运垃圾和做好保洁工作。二是督查日常化。实行“月月有考评,天天有督查”。区、镇(街道)两级督查组,经常性开展督查行动,确保100%整改落实到位。三是参与自觉化。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责任书和制定村(居)规民约等,强化约束、教育、引导,激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热情,群众由最初的“要我美丽清洁”,变成“我要美丽清洁”的全民自觉行动。整洁干净的市容乡貌,不但让房地产销售火爆,景区旅游收入也大增。簕山古渔村景区,因为村里干净整洁,游客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里第一批开家庭客栈的李心喜说:“在我们村‘美丽家园’工程不用跟村民讲道理,村庄干净,得实惠的还是我们村民。现在全村20多家客栈,户户门前一尘不染,有的还建花圃,游客多了,我们收入大增。”
民生改善幸福长
港口区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从2010起,每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超过4亿元。教科文卫体事业方面,加快推进学校校舍建设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机制,中考成绩捷报频传;科技项目(课题)获各级立项数大幅增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村通工程使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光坡镇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农家书屋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构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群众体育蔚然成风。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落实专项资金,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广西首创社会力量扶助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新模式,社保指标任务超额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5%;人口计生“幸福家园”品牌在全广西推广。平安建设成果显著,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做好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2005年以来,连续8年被评为广西平安区(县、市)。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3元,增长12.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73元,增长1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34元,在广西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今年,这两项数据还会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