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核桃——大山里飞出“金凤凰”

    31日上午,记者团从东兰县驱车行进,经过1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凤山县采访当地石漠化治理和核桃产业开发的情况。

  “昔日凤山光对光,开荒山野只为粮。凤凰落脚窝难做,成年后生心头慌。”这是在凤山县大石山区流传的民谣。然而,就是在这么一片先天自然条件发育不足的石山地区,却聚居着6.7310万人口。几十年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大石山区群众毁林开荒,采取掠夺性生产方式,导致石山区水土流失逐年加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大石山区的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据有关资料显示,凤山县大石山区石漠化面积达52.2万亩,占全县石山面积45%(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0.19%)。

  如何对付石漠化?凤山县有关部门想出了一个办法:种植核桃,以此改变大石山区石漠化的面貌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凤山县水果局局长张武桂对大家介绍说,核桃具有树体高大、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耐瘠抗旱、涵养水分功能强的特点,核桃树发达的根系即可在石山地区固土保水起到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也可减轻山区的旱灾、洪灾、减少泥石流发生,避免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凤山县抓住这条黄金线开始栽培核桃,栽培面积从2000年的0.53万亩发展到2009年近10万亩,产量达70多吨,产值240多万元,预估达产期年产核桃2万吨,产值6个亿左右。核桃产业惠及全县9个乡(镇)80个村1.28万户9.83万人口,成为该县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山区农民持续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走进凤山县的千山百弄,昔日骨架般的石窠不见了,满目都是绿色的海洋,那是核桃的世界,核桃成了凤山的金蛋。

  目前,核桃在凤山、乐业等大石山区广为种植,百年老树仍果实累累,有的株产值高达3000元,被石山区百姓敬称之为旱涝保收的“铁庄稼”,是经济、生态双优树种。大片种植核桃树也让昔日的“生态绝境”变作今天的“绿水青山”,核桃种植模式成为凤山治理石漠化最好的模式。

  相关链接: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主要由石灰岩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石漠化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极度干旱、生态系统遭毁灭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