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棉花天坑景区获评为‘2022驾游中国’最受欢迎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这是在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获公示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之后的又一项荣誉称号。”从清华大学毕业的“95后”选调生、罗城四把镇棉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韦国毅在党员大会上向党员们介绍强村富民的做法,“随着景区的发展壮大,我们村集体经济收益也越来越高,有更多的群众在参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更加坚定要走好特色旅游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棉花天坑等景区作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建设景点,坚持各级党组织联动引领,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动强村富民。
党委统领、顶层设计、齐抓共创,带兴全域旅游
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各个景点如何串起来、连起来、兴起来并形成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是摆在罗城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罗城立足全县的旅游业发展,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研究出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乡(镇)旅游发展“四个一”工作发展指导方案》,引导全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个特色景区”“一道特色菜”“一个特色节庆”“一个特色旅游商品”等特色品牌,逐渐形成乡村全面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明确后,如何推动‘蓝图’变成‘实景’是关键中的关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文化旅游联席会议、项目联审会议等制度,建立“党委统领、政府协调、部门协作”领导协调机制,将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并把创建工作作为主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党政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
“做梦都想不到,一个贫困山村能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家住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的吴才生十分感慨。2017年以来,罗城以党建为引领,激活旅游发展要素,积极融入桂西北民族风情旅游路线,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吴昌泰等党员能人回乡创业,投资3.2亿元进行开发建设,把位于深度贫困村里的自然天坑建设成集观光旅游、非遗文化体验、自驾旅游、职工疗休养、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度假区。同时,罗城积极连接棉花天坑景区、天门山景区、武阳江景区等县域内景点,在景点推介、项目策划、旅游路线等方面进行全盘优化和有机整合,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党支部+公司+集体经济,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搭上‘旅游’这趟快车对推进仫佬山乡乡村振兴建设的意义重大。”罗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鹏介绍,“我们秉着互惠互利、抱团发展的原则,积极牵线搭台,拿出具体的合作方案,引导景区与村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县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服务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全过程,引导四把镇的棉花村等7个村党组织与棉花天坑景区签订合作协议,投入村集体经济资金1020万元参与民宿酒店、长生洞、悬崖酒店、森林小火车等项目开发和经营。
“身为党员,必须以身示范,力争把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业做得更好。”广西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昌泰说。自合作以来,该公司累计为各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309.5万元,其中,2022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79.9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景区抱团发展。
土地流转、景区务工、自营自销,群众吃上“旅游饭”
面对土地资源禀赋不足、劳动力外出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如何用好用活旅游资源是罗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罗城探索出土地流转、景区务工和特色农产品自营自销3个联农带农“金点子”,带领更多群众在家吃上“旅游饭”。
由镇、村党组织牵头,对各景区周边种植效益不高的土地进行统计和整合,结合景区扩大规划需要,引导群众通过土地资源入股获取固定分红或者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成功把群众的“山疙瘩”变成“金元宝”;根据景区用工需要,合理设置就业岗位,优先聘请本地群众在景区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由景区自主规划建设农产品销售长廊,鼓励附近村民自主发展林下养殖、中草药种植等特色种养产业,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既可以与景区签订收购协议,也可以在销售长廊自营自销,实现农产品创收增收。另外,还引导带动景区周边群众通过“组团式”发展经营农家乐、家庭民宿等乡村体验旅游服务产业。
“截至目前,棉花天坑景区累计为周边群众创造分红、租金等收益300多万元;累计吸纳本地劳动力超5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40多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家庭民宿、特色农产品售卖等乡村旅游产业,有效带富周边村民。”广西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昌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