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健全帮扶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 全力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

      2022年以来,贺州市坚持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就业帮扶成果持续巩固。5月中旬,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18.21万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1.29%,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畅通协调机制,拧紧工作“责任链”

      充分认清当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严峻形势,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认真部署、抓好落实。一是加强科学研判。聚焦“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减少”等问题,深入县(区)调研摸清实情,认真剖析原因并研究对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就业社保专责小组下发《关于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拿出13条“硬措施”应对疫情稳岗就业。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人社、乡村振兴部门联合召开全市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进会,共同研究对策,全面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印发《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贺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部门协同机制的通知》,明确部门职责,细化责任分工。三是加强联合督导。建立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周调度制度,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区)进行督促。同时,抽调人社、乡村振兴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赴各县(区)开展工作督导,并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情况通报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面压实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责任。

      二、凝聚部门合力,搭建信息“互通桥”

      人社、乡村振兴、易地安置等部门互通信息、共享数据、通力合作,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摸排帮扶“流水线”式操作。一是摸排核实“出单”。各级乡村振兴部门根据系统中未务工就业的脱贫人口信息,以县(区)指挥部、就业社保专责小组督促乡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含“第一书记”)和帮扶联系人全面排查核实务工情况,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微信联络等方式,全面掌握23.86万脱贫劳动力务工“第一手”情况,并将有就业意愿而暂未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名单导出给人社部门。二是精准帮扶“跟单”。各级人社部门根据筛选导出的需就业帮扶脱贫人口名单,联合帮扶联系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岗位信息推送、技能培训推荐等就业跟踪帮扶,并将帮扶过程和结果形成工作台账,连同未及时纳入乡村振兴部门统计的人员名单一并反馈给乡村振兴部门。三是更新录入“销单”。乡村振兴部门组织乡镇防贫信息员、乡村振兴工作站人员、村级协理员等力量,将已就业脱贫人口信息及时更新录入国家防贫监测系统。据统计,自5月初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以来,全面摸清3.25万名需就业帮扶的脱贫人口名单,通过逐级帮扶实现务工规模进度较4月底上升了16.7%。

      三、整合资源力量,打好帮扶“组合拳”

      发挥就业社保专责小组职责作用,由人社部门牵头督促各行业部门整合政策资金、抽调精干力量实施就业帮扶。一是落实就业政策。坚持“政策为大”理念,做好就业帮扶政策延续和衔接,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财政资金、就业补助资金等渠道,审核发放脱贫人口跨省务工交通补贴179.71万元,兑现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奖补73.69万元、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588.93万元,共同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真金白银”。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挖掘企业岗位,深入镇村、安置点举办就业帮扶招聘会,将脱贫劳动力“引”到园区企业就业。坚持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协同联动,各部门依职能共同培育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将3110名脱贫劳动力“稳”在当地就业。各行业部门加大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将6332名脱贫人口“兜”在家门口就业。开展粤桂劳务对接,多部门共同组织“点对点”专列、专车109车次,将1643名脱贫人口“送”到广东务工。三是提升就业技能。实施“技能广西行动”,加大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187人次(其中脱贫人口71人次)。部署开展“寿城系列”贺州特色劳务品牌培树打造工作,帮助脱贫人口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