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州县本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实施“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桩互联、抱团发展,开辟了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县28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00%突破4万元,其中253个村(社区)超过5万元,占88.5%,预计2020年10月底前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播撒“篱笆桩”绿色种子,三轴联转栽下“生财树”。采取党组织引领“扎桩”、企业带动“联桩”、社员参与“固桩”的方式,推动资源重新调整、人员重新分工、利益重新分配。党组织引领,制定《全州县“一心四路五区”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县城为中心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核心,创建全东路、全灌路、桂黄路、全大路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构建文化、红色、生态、山水、民俗等五大特色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公转”。企业带动,与各村村民合作社共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农村,防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空转”。社员参与,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加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自转”。如龙水镇依托15个村民合作社组建联社,与大龙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整合120多万元集体资金创建安陂村聚龙生态园,发展生态禾花鱼养殖、药膳鸡养殖等绿色产业,按联社占43%、企业占57%的比例分红,每村每年可获得5万元以上兜底收入,社员每年可分红近5000元。
打造“篱笆桩”绿色家园,服务联办催开“致富花”。在县城创建“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县18个乡(镇)、286个村(社区)和145家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树立服务(Service)、共享(Share)、调研(Survey)、展示(Show)等“4S”工作理念,设立“一厅一区八室”功能室,即设立工作展示厅、电商直联区、全州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中心办公室、项目管控室、招商引资室、人才工作室、电商办公室、骨干培训室、村企对接室等。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县、乡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联系点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不少于1次。建立协调共建机制,明确组织发挥引领、协调和服务等作用;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扶持,对产业进行统一管理、销售和加工;社员参与和支持,为企业提供资源和劳动力。建立跟踪服务机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建立重点激励机制,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村(社区)党组织予以通报表扬,该村党组织书记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开发“篱笆桩”绿色产业,成果联享托起“小康梦”。将一二三产业交叉重组,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积极探索“稻田养鱼”“猪桔共产”“稻-菜-菜”“灵芝鸡”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循环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利用风能、光伏、水力发电,引进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香港UPC公司、国家大唐发电公司、中国华能公司、风脉武汉新能源公司等5家新能源发电公司,实施才湾天湖、东山六字界、白宝黄花岭等风电项目,在13个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与企业合作开发水电站,村集体和社员通过租赁土地和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取收益。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开发农家乐、红色旅游、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做强农村电商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如安和镇大塘村依托龙井自然村秀美风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获得“小九寨”美誉。村民合作社牵头创建公共停车场,开办农家乐,出售槟榔芋、淮山、红薯干等土特产,2020年以来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为村集体创收20万余元,村民通过电商和农家乐销售农特产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