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后,长期在外务工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子帽村贫困村民陆文香无法外出,家里一个月就少了近3000元收入。幸运的是,村旁的广西巴马八百里农业有限公司招工,他应聘当上了饲养员。4月19日,陆文香告诉记者:“现在是试用期,我一个月工资2500元,转正后能超过3000元。”
八百里农业公司主营肉牛饲养,目前总部养牛1000多头,固定聘用8个当地工人,每天还需牧草装卸工人数个。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的落地带动了当地牧草产业的发展,每亩牧草年产值1600元左右,是以往种玉米的两倍。公司技术总监覃钟介绍,公司日前还在西山乡分厂投放了200头牛,带动该乡连片种植牧草1000多亩。
产业升级,就业有路,让当地群众有了稳定收入。巴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抓好民生保障,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创业就业、有序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开发县内就业岗位等措施抓实产业和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生态产业,攻坚深度贫困。连日来,在东山乡长洞村,当地群众忙着为年前种下的中草药天冬除草、松土、施肥。巴马农林投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东山乡和西山乡实施千亩天冬项目,目前已经种植天冬2000亩。长洞村村委副主任兰桂吉说:“群众每亩能拿到750元租金,年终还有分红。”
东山乡和西山乡是巴马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巴马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以东山和西山为试点,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实施种植“六个一”(一根竹、一朵菌、一朵花、一粒豆、一片草、一株药)和养殖“六个一”(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一只兔、一只鸡等)生态扶贫工程,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
今年该县计划实施生态扶贫产业项目35个,目前已完成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多万元,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2万多户群众增收。
产业为长远增收打下基础,稳定就业则带来“吹糠见米”的效果。巴马全力推动贫困群众返岗复工,截至3月31日,该县共举办21场现场招聘会,提供1万多个岗位;目前全县转移就业7.9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12万人,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率达100%,
土地流转带动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巴马已流转闲置土地2万多亩,给群众带来租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就业岗位。仅巴马农林投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经营的41个种植基地,就安排了700多人务工。
创业就业风气浓。该县制定《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奖励办法》,未来3年内,凡带动吸纳贫困户就业创业、且每户每年工资总额不低于2.5万元的市场经营主体,每户每月给予1000-1500元不等补贴。巴马活泉水厂副总经理林沛新说,奖励办法出台后,该厂聘用了当地3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进厂务工。
对自己创业的贫困户,在门面租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带动创办100多个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站,400多家专业合作社,预计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1万人左右。
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出台《2020年疫情期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工作方案》,到区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每人最高可获得交通补贴800元,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每人最高600元。先后有5000多名农民工享受了交通补贴,其中贫困劳动力1678人。
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今年,巴马新开发扶贫验收员、村务协理员、就业社保协理员、卫生消毒员、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3000多个,重点解决残疾人、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群体就业,人均年收入1.3万元以上。新上任所略乡弄中村护林员新岗位的韦金念说:“有活干了,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