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贺州市平桂区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决战的关键期。如何聚焦精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对今年要实现12个贫困村、23666贫困人口亟待脱贫的艰巨任务,该区正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新举措,奋力冲刺,全力确保实现脱贫摘帽。
不驰于空想 唯有务实能攻坚
“大姐,您准备出门去打山工?您家是哪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里有没有人在外面打工?全家是哪一年脱贫的?”在该区沙田镇镇狮东村小冷水片看见准备出门的邓金花,核查人员上前询问其家庭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当得知其家新添了双胞胎,工作人员不约而同道喜,并按要求把新增人口纳入国扶系统。
近日,在大平瑶族乡龙槽村,该区委书记赖春忠也先后走访贫困户曾德林、曾德泉、吴润周、赵永红、冯秀英、赵福标、赵福吁、赵古城、赵福春、赵元秀,详细询问了贫困户享受政策是否落实,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并认真做好记录,逐一安排落实,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
不搞花架子 下足“绣花功夫”
该区开创“规范流程、清单处置、预警干预、长效管理”工作模式,形成信息收集、数据比对、核实评估、集中会审、预警干预、预警解除、政策告知“七步走”返(致)贫预警工作流程,从源头上遏制返(致)贫现象,有效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现象发生。
该活动由区、乡镇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成“入户核实评估小组”(2 人为一组)根据数据情况入户核查。用统一、规范、严格的程序深入农户家中“查实情、找真困”,确保核查评估真实性。在信息收集阶段,除重点关注全区农户摸底采集信息中疑似“两不愁三保障”指标不达标农户、广西扶贫 APP 中返贫预警对象、各级督导工作反馈的疑似错退漏评对象、各种信访投诉疑似错退漏评对象外,还全面摸排“两个 10 户”和五类重点人员,即每个自然屯中生活较贫困的 10 户非贫困户和 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重病户、重残户、低保户、特困户和危房户。
截至目前,该区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等对9个乡镇121个村,开展了“回头看”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了解,完成了针对建档立卡户数据信息核准,开展脱贫户“六看六巩固”活动,排查边缘户实施分类救助,通过核实评估和集中会审。共入户排查18189户,风险较高类农户1335 户。据统计,立即启动预警干预扶持后,申请整户低保 719 户 3106 人,申请个人低保 152 人,申请提高低保补助档次334 户 567 人,申请临时救助 397 户,申请医疗救助 138 户,申请享受残疾人政策 38 人,申请住房修缮加固或重建107 户,申请教育扶贫 19 人,动员自主创业或外出处务工 9 人,其他措施 17 户77 人。目前已有600户通过干预措施解困纾难。
其中获农村特困供养11 人,低保救助 389 人,低保提档 651 人,临时救助 90 人。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了贫困群众的认可。
不骛于虚声 百姓满意是关键
该区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辖区内建设集中扶贫移民安置点两个,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320人搬进新家、住上新房。该区通过强化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实现扶贫移民搬迁户融合发展。
“我们赶上了好政策,现在入住了新房,再也不用挤在破旧的瓦房里了。”水口镇高林村车儿组贫困群众张业道激动地说,他已想好,他要让孩子在城区的学校读书,他也不去外地奔波了,以后就在家附近申请个门面做五金买卖加上门服务,踏踏实实过日子。
近年来,该区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做到“三个一”措施的强化落实,帮助移民搬迁实现就业融合。
落实“一户一策”:根据每户搬迁户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因户施策,找准路径,制定扶持计划,落实帮扶政策及增收项目。
落实“一户一帮”:安排帮扶干部对搬迁贫困户进行跟踪帮扶,直到2020年为止。
落实“一户一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到户建档工作,做到可看可查。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消除移民后顾之忧。
该区开展各类培训186班次,参训贫困劳动力5452人,已有4463人签订了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协议;全区安排了3228名帮扶联系人跟踪帮扶搬迁贫困户4463户;已编制录入后续扶持到户4463户,并建立了相应档案,实现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实现就业4411户;筹措投入后续扶持资金1.8亿元用于建设扶贫创业园项目。
据悉,该区以统筹为抓手,规划易地扶贫安置点,促进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与城市化融合发展,提高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获得感、幸福感。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及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选聘楼栋长实行网格服务,增强群众归属感认同感。建立完善安置小区管理公约,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社区群众意见问答会等,引入物业管理公司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搬迁群众凭一张身份证即可享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一证通办”服务。
组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打造安置点“周末大舞台”“公益影院”文化品牌,常态化组织文艺汇演、文明宣传、安全教育、社会科普活动等,丰富搬迁群众娱乐生活。
不大水漫灌 找准短板再提升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稀有支系,全国唯一的土瑶就分布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6个村总人口1932户10350人,其中土瑶人口8500人,占总人口的82.13%。2015年底,6个土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7075人,未脱贫户1091户6212人,贫困发生率为61.42%,是贺州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是典型的“贫中之贫”,也是广西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为改变土瑶贫困生活该区各部门各显本领
狮东村邓观贵说:“以前回家的路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不要说路又弯又陡了。”村里不通水泥路,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为加快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的基础设施条件,该区把计划三年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周期缩短为两年完成。2018年投入资金57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0个。2019年共投入7884万元,加快推进89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投资5180万元建设的土瑶地区与外界联通的3条“经济通道”已基本建成通车。投资110万元沙田镇狮东村等5个土瑶村电网改造项目已经完成。
路修好了,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振兴有了盼头。该区创新实施“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产业发展思路,如今,累计种植优质茶叶8177亩,大肉姜3166亩,杉树8.1万亩,达到人均1.16亩,户均2.5亩,村均1.35万亩,提前实现了产业发展目标。探索以“公司+基地+工厂+农户”为一体的“扶贫车间”产业链。落实每个土瑶村15万元,建成平桂区土瑶黑茶加工厂,鹅塘镇大明、明梅村、槽碓土瑶六堡茶加工“扶贫车间”,加快建设沙田金竹青茶、新民六堡茶、新民马窝高山茶加工厂。配套推进编框手工产业,形成了土瑶茶“种、管、采、养+竹编”的茶产业链,仅此一项户均可增收2万元。引进公司投资1000多万新建成冷库4间,形成鹅塘镇“冷库+大肉姜”产业链,户均增收1.5万元。投资445.6万元建成平桂区扶贫产业农产品销售中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与村民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有效解决土瑶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大力发展旅游扶贫,推进土瑶风情旅游区工程和旅游开发项目,充分挖掘土瑶独特的民俗风情,促进群众增收。
“村里现如今还修了蓄水池,建起了卫生室,修了垃圾池,规划了旅游发展线路图,瑶胞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明梅村第一书记李俊杰介绍今年以来,投资445.4万元的鹅塘镇槽碓村、明梅村2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竣工完成。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鹅塘镇卫生院和沙田镇卫生院新增业务用房扩建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工程主体建设,6个土瑶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在全区率先在试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网络直报,新农合可直接在村卫生室报销。
不急功近利 长效机制要跟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兴旺是关键。该区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结合该区实际的特色致富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有效巩固脱贫。
家住鹅塘村陶马岭二十组的何海松,过去主要靠务农和外出打短工获得收入,由于母亲患病,有一孩子残疾,家中共4个孩子上学,每年的收入除去所有花销后,所剩无几,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要想帮助他彻底摆脱困境,必须找到持续增收的门路。他的帮扶人了解到其家附近的农田荒芜,经过对当地菜市场了解分析,认为种植蔬菜效益可观,便多次鼓励何海松发展种植产业,引导他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017年年底,何海松光荣脱贫,如今他的蔬菜基地还吸纳了10多名贫困户就业务工,9月23日他已成功领取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在平桂区像何海松这样通过发展产业来改变家庭现状的困难群众还有许多。
现如今,该区利用林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整合资源,把优质水稻、茶叶、杉树、养鸡、根茎薯芋类+花生大豆、猪列为平桂区“5+2”重点发展的特色扶贫产业。在大平瑶族乡、水口镇等山区乡镇发展茶叶、杉树种植产业;在城区周边乡镇重点水生蔬菜、现化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产业。全区已有优质稻32万亩,茶叶3.2万亩、杉树46.17万亩,根茎薯芋类14.38万亩,肉鸡年存栏160.185万羽,还因地制宜巧打生态牌,发展起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真正让困难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成效、提升脱贫质量。(陈树 陈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