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县: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纪实 绿色发展 共赢共享

  绿色发展 共赢共享

  ——乐业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纪实

  在日前举行的全区年中工作会议上,自治区表彰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城区)、进步县(城区),作为“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县之一,乐业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成绩喜人:

  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资格;游客量达257.36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2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43%和40.12%;提前55天超额完成年度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8亿元,同比增长31%;推动贫困村、贫困户特色产业实现“两个全覆盖”……

  A

  绿色产业创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

  “我们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是乐业的根本,历届党委政府把绿色发展作为不二选择。”乐业县委书记方志高表示,借助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先天优势,该县一直坚持发展绿色产业。

  该县是全国首个有机农业示范县(综合类),目前已有14个类别51个系列有机产品,年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超过40%。去年11月28日,该县通过展示创建宣传片、工作汇报以及专家提问答辩环节,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资格。

  在该县农业局二楼,展示着该县的有机产品,以及申报有机产品的流程等。解说员介绍,近3年来,该县在有机产业发展上累计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从有机产品认证、生产、加工、经营、投入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全力打响品牌,让农户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目前,该县“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29家。

  结合创建示范区工作,该县全力实施猕猴桃、茶叶、芒果、油茶等特色产业工程。今年该县新增猕猴桃9500亩、刺梨4500亩,猕猴桃、刺梨、茶叶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有机认证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量2.3万吨,年产值超过4亿元;新增1个自治区级、1个市级和47个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6家养殖场通过自治区生态养殖场认证。

  B

  绿色发展全域旅游上台阶

  乐业有着闻名世界的大石围天坑群,无工业污染源,生物种类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素来有“天然空调”的美誉。去年,该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排在全区29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第5位,位列百色第一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排名全市第一。

  以此为依托,“旅游+”战略成为该县科学发展的选择。去年,该县顺利完成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投入2.3亿元实施“双创”项目43个;大石围景区创5A、布柳河景区创4A、“天梯”“天舟”等重大旅游项目有序推进,火卖清凉小镇完成主体建设,甘田故事小镇、卜隆古街等景点开放运营。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壮大,该县已发展住宿、餐饮等企业563家,富氧酒店、四季酒店等获评星级酒店,大石围景区、故事小镇景区获评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火卖德馨园获评四星级农家乐。

  近日,记者前往牛坪、火卖村、大石围参观,看到沿途都是新修的道路,牛坪山庄装修进入尾期,火卖村已经呈现全新模样,而大石围天坑里的“天梯”“天舟”也正在抓紧建设。

  “我们已经做足‘内功’,就等高速路通车来‘引爆’。”同行的宣传干部介绍,年底前,百色至乐业高速公路将通车,跟贵州黄果树瀑布高速公路相连,这将加快乐业全域旅游发展。

  脱贫攻坚群众共享绿色红利

  C

  绿色发展,共赢共享。

  乐业高举“绿色化”发展模式,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让当地群众吃生态饭、端“旅游饭碗”实现脱贫致富。

  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户6.1万人。依托特色产业,去年以来,该县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形式,增加贫困人口和村集体收入。截至目前,该县整合深圳市盐田区、中广核集团、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共计3亿元,全力打造猕猴桃、油茶、芒果三大产业园,种植猕猴桃2万亩、油茶1.6万亩、芒果1.2万亩,推动贫困村、贫困户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

  雅长乡安置点共有搬迁群众122户,政府帮助流转土地600多亩,让他们与农投公司合作集中种植芒果。利用贫困户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作为产业发展资金,每户获得5亩芒果,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

  根据区域旅游规划,该县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2亿元,建成贫困村“水电路房网”项目361个,完成饮水安全工程122处,改造配电台区64个,硬化道路214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96户,所有行政村(社区)开通宽带网络。

  去年,该县成功创建“乐叶乐”茶园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拥有2家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位居全市第一。“两个核心示范区可辐射带动好几万人。”该县农业局负责人表示。

  同时,该县加大生态村、民俗村、特色村的软硬件建设力度,确保群众融入全域旅游中。目前,全县共有33个自治区级、30个市级“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