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红色沃土 生态灌阳

  生态灌阳 美丽画卷-- 蒋锡印 蒋人轲 摄

  这里,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桂剧的发源地,红军三次经过的红土地,闻名遐迩的雪梨之乡、黑李之乡、大红薯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这,就是生态灌阳,红色沃土!

  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象一片向西弯曲的桂花树叶,镶嵌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全县总面积1837平方公里,辖6镇3乡,138个行政村和三个社区,1517个自然村,总人口29.4万人。县内的千家洞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是中外瑶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

  灌阳县历史文化积淀沉厚。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已建县,称观阳县,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灌阳早在隋大业十三年就开办县学,为广西开办县学最早的县。灌阳历代人才辈出,台湾巡抚、桂剧创办人之一的唐景崧就是灌阳杰出人物代表之一。

  灌凤路全州段松海听涛伴君行

  灌阳高速公路服务区航拍

  近年来,灌阳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政治新常态和社会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把握机遇,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全县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灌阳县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17块国字号招牌。

  灌阳山清水秀,四季瓜果飘香。近年来,灌阳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28万亩“南橙北李中雪梨”产业格局基础上,灌阳县充分发挥千家洞雪梨黑李(核心)示范区、“神农稻博园”水稻产业示范区和灌阳油茶产业示范区等区、市级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引进种植蓝莓、沃柑、油茶、红心猕猴桃等3.5万余亩。2017年超级稻以亩产1009.45公斤夺广西八连冠,再生稻以亩产529.1公斤走在全国前列。灌阳被袁隆平院士誉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近年来,灌阳县按照“全域旅游”思路,实现“红、古、绿”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成功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唐景崧故里江口村等13个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小龙村等15个村屯被列为广西特色旅游(文化)名村。小龙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大仁村梨花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小龙村的春天

  小龙村银杏树

  小桥流水人家

  在旅游业带动下,灌阳县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以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全力打通“网络高速致富路”,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和仓储物流体系,引进阿里巴巴、兴农汇和百姓乐淘等6家电商企业,建成乡镇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66个,促进近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灌阳县引进“电商+扶贫”模式,有效地践行了“精准脱贫”。坚持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及劳务输转相结合,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2016年完成11个贫困村、7378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近年来,灌阳县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引进香港雅高、重庆智飞、北京桑德等全国知名的上市企业(央企)参与项目建设,推进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重点采用PPP模式撬动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城镇化及旅游产业等领域。目前,全县储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1亿元以上项目8个,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灌阳县选矿机械设备制造园区,30多家选矿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工业加工

  流水线--蒋人轲 摄

  灌阳县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规划建设县工业集中区,打造选矿机械设备制造园、木材加工园、石材加工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被列为全区30个产城互动示范园区之一。目前入园企业106家,其中建成投产88家。2016年,工业集中区荣获桂林市工业发展先进园区一等奖,已申报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

  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灌阳县大力发展风电、医药、矿泉水等与生态关联的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灌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园一江一路”建设,突出抓好“三大提升工程”,加快宜居宜业宜游、文明和谐幸福新灌阳建设步伐。届时,将是一副更加艳丽多姿的新蓝图,一个美丽的岭南世外桃源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梨花似雪--蒋人轲 摄

  千人桂剧广场舞

  遥乡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