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瑶族自治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年自治区将该县列入全区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计划任务县,面对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这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金秀县委、县政府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牢主体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尽锐出战,采取“五千”破“万难”的方法,扎实有序推进脱贫摘帽各项工作。
跨越千山万水 破解“贫瘠式”脱贫难题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金秀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电商快递”等附加型产业模式,历经千山万水,破解交通“贫瘠式”脱贫难题。
对于大瑶山偏远山区的群众来说,交通运输就是制约他们脱贫致富的瓶颈之一,而对他们“造血式”扶贫所开的“处方”无疑就是修路。随着乡村扶贫路的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业异军突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更多的农民从传统农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经济收入直线增长。六巷乡大岭村是国家级三类贫困村,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生活物资均靠人背马驮,从乡村公路沿线到大岭村,爬坡上坎要2个多小时,自修好能通行19座的旅游巴车路以来,大岭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浓郁的瑶族民族风情,极力打造“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特色产业”,2017年年底大岭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任务。
统计显示,金秀扶贫路项目共有1448个:包括机耕路57条,产业路174条,村屯巷道268条,村屯硬化路544条,砂石路165条,桥梁207座,项目计划总投资11.78亿元,全县受益群众40637人,占总人口的25.8%。
金秀乡村道路
不辞千辛万苦 破解“单一式”脱贫难题近年来,金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县帮扶干部不辞千辛万苦,克难攻坚、精准施策,破解产业“单一式”脱贫难题。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总数10640户,覆盖率95.77%,28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超过80%,实现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全面覆盖。
2016年通过奖补方式,鼓励贫困户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水果、茶叶、中草药等3大产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山内乡(镇)发展“茶叶+”和“中草药+”为主、山外乡(镇)发展“水果+”为主的多套餐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山外人均1亩果,山内人均1亩茶”的目标。2017年,全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9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低产改造等,覆盖全县77个行政村6700余户贫困户,带动3000多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水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6.7万亩,茶叶和水果等产业覆盖全县89.69%的贫困人口,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
同时,推行“社企联姻、上下联动、集中联建、社社联谊、社户联合”,“五联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截至今年10月,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58.1万元,其中2016年度和2017年度脱贫的11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全县2018年14个预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均达3万元以上。
脱贫产业-黄花倒水莲
走遍千家万户 破解“插花式”脱贫难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5月起,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召开贫困户、脱贫示范户、帮扶干部“三方”见面会,开展“三级班子”深入基层解难事办实事“三个走遍”走访活动,通过走访贫困户,听贫困户“身边人”现身说事,走遍千家万户,破解“插花式”脱贫难题,进而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勤劳致富,成效明显。
坚持“一线靠前指挥、充实一线力量、一线解决问题、一线绩效考核”的工作模式,金秀瑶族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积极开展下乡进村蹲点和“三个走遍”走访活动。截至9月,县四家领导班子成员已完成对全县77个村4个社区68%以上走访,走访达1700多人次,为基层解决交通、产业、房屋建设等难题400多个;乡(镇)领导班子走访所在乡(镇)的屯(村〈居〉民小组)3000多人次,解决发展和惠民生问题8类900多条;村(社区)“两委”班子(含驻村工作队员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原则上每年走访所在村(社区)的农户(居民户)62000余次,走访“十三五”贫困户51000余次,收集汇总意见建议9000余条,进一步了密切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各乡镇组织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深入村屯、贫困户家中,通过走访、召开五人议事小组会议等形式,让各村把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把本村脱贫工作中先进、后进典型事例挑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找准各村脱贫短板和困难群众脱贫问题症结所在,从而确定“三方”见面会主题,提高“三方”见面会的针对性。
在罗香乡龙坪村活动现场,贫困户代表谭似海动情地说:“在帮扶人和驻村工作队来宣传扶贫政策后,我发展起自己的产业,有清水鱼养殖和砂糖橘种植,还用多余的时间外出务工,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我非常感谢党和国家。有大家的关心,我们一家人一定会辛勤劳动,今年一定能实现脱贫奔小康!”
随后,今年即将要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代表陈金莲表示:“我没有学杂费方面的困扰,因为‘雨露计划’、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政策都能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就学困难。我今后一定会努力读书,回报大家的关爱!”
自2015年以来,金秀以“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为抓手,县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费尽千言万语,切实做到脱贫攻坚宣传普及全覆盖,破解“空谈式”扶贫难题,使金秀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得到群众认可,获得群众支持,提升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该县印发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挂历1.4万份、宣传手册1.5万册,开展文艺宣传108场次,全县脱贫攻坚新闻、信息在自治区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61篇,更新脱贫攻坚户外宣传牌346块,实现乡(镇)、村屯固定标语全覆盖。由县领导、讲师团、“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组成的政策宣讲团,深入全县77个行政村、445个自然屯,进行地毯式、全覆盖地精准扶贫政策宣讲。8月21日晚,金秀举行2018年“鏖战100天·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表彰了“十大脱贫致富光荣户”“十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十佳帮扶脱贫好干部”,并进行授旗仪式及集体宣誓,营造冲刺决胜脱贫摘帽良好氛围。
扶贫政策宣传入心入脑
做到千方百计 破解“被动式”脱贫难题生态是金秀的基础和根本,旅游业是金秀利用生态资源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特色产业,很多村屯都积极、主动走上了“生态+”产业扶贫的路子。当地贫困村民有的成为护林员,有的种上油茶、中草药和水果,有的办起农家乐,金秀的“生态+”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被列为广西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从我们‘生态+’产业扶贫的实践来看,生态和发展并不矛盾。离开生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金秀在管护好水源林,维护好生态屏障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原有野生茶、甜茶、水果种植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用3年时间种植10万亩瑶药和10万亩油茶,为金秀的康养产业提供硬件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县长兰向东说。
“旅游+”是金秀又一项利用生态资源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特色发展模式。2017年,金秀通过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到村到户工程,积极推进“百里瑶寨风情画廊”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建设特色旅游村,使一些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良好乡村旅游格局,有力地带动贫困村群众增收脱贫。目前,“2+2+1”民宿旅游示范点打造任务已完成,民宿旅游床位达到500个。通过对10多个贫困村屯进行旅游建设开发,发展“休闲农庄”旅游项目,有力地推进贫困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带动13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此外,金秀积极抓好定点帮扶工作,主动完善粤桂扶贫协作对接机制,举办2场“茂南·金秀携手奔小康招商推介会”,分别与两个商会签署委托招商协议书,与两地7家企业分别签署了合作投资意向书。同时,用好协作资金,2018年,协作资金为323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此外,积极对接做好哈尔滨工业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近三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高校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教育帮扶、人才帮扶、科技帮扶、支教帮扶、爱心帮扶“五大工程”,直接和间接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提升金秀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超市销售、发动群众购买和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帮助销售金秀农特产品累计超过150万元。(盘斌 图片来源:金秀县委宣传部陈海清)
脱贫产业-食用菌菌棒生产 金秀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村村集体经济—高山旱禾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平孟村青山屯黑老虎中草药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黑老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