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讯 (记者/王春楠 通讯员/余旭生)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光斑在树枝间环绕的石斛、地面上繁茂的灵芝、溪水中轻鸣的山蛙身上跳动。它们是这片原始丛林的新客人,却又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滋养。
这是7月29日,记者在灌阳县龙芝灵野生灵芝栽培合作社种养殖基地看到的美景。近年来,农民们在不破坏天然林结构和功能前提下,在黄关镇龙吟村狮子涧的原始丛林中,仿生态种养殖石斛、灵芝、山蛙、黄沙鳖等,获得了丰厚的林下经济收入。
灌阳县土地总面积逾18.4万公顷,林地面积就有14.7万公顷,占比八成。这其中,以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又有近5万公顷。长期以来,村民们都面临人与自然争地的问题。
“我们村子山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地,只够种点口粮。”龙吟村民文庆学回忆,村里山林都是生态公益林,不能砍不能动,不少人都外出打工了。
穷则思变。2009年,文庆学开始尝试在生态林里种植仿野生灵芝。“最初只种了2亩地,当年就赚钱了。”文庆学很快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多亩,并于2011年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34户会员,大家抱团“掘金”。
阳光照射下,灵芝散发孢子粉时,宛若轻烟蒸腾。“仿野生灵芝生长周期慢,药用效果更好。”文庆学说,去年,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灵芝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去年年底,300亩灵芝基地共产出成品18吨,新鲜灵芝每公斤120元,干品价每公斤600元,会员每人获得分红1万元。
今年开始,村民们脑子更加活络,开始“上天入地”。种养殖基地形成林中长石斛、林下种灵芝、水里养鲤鱼、沟里养山蛙、黄沙鳖的立体生态经济。
记者从灌阳县相关部门获悉,预计“十三五”末,全县发展林下经济规模80万亩,实现年产值9亿元,可助力近30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