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沼气变“福气” 串起生态循环链

该县建成广西最大沼气池免费供村民使用

  12月20日下午,灌阳县观音阁乡大井塘村76岁的蒋述玉准备打油茶。她拧开沼气灶上的打火开关,“噗”的一声,灶头上立即腾起蓝色火焰。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油茶就出锅了。蒋述玉用的沼气来自几公里外一个巨型蓝色沼气池。这个灌阳县打造的广西最大、全国第三的沼气新能源项目,运行半年来,已在当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A 猪场建起沼气示范点

  12月20日,记者来到大井塘村,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附近有个大型养殖场,年出栏成品猪1.2万头。养了这么多猪却没有传统猪场常见的臭味,这是怎么做到的?

  养猪场负责人黄荣兵“揭密”,2014年,灌阳县将他们选定为自治区级农村能源综合扶贫示范点,采用“猪-沼-果”的生态养猪技术,打造一个以大型沼气集中供气、提供价格低廉的生态肥为主的生态沼气建设项目。

  黄荣兵介绍,投资兴建沼气池后,猪的粪污经发酵后转化为沼气,用于生产生活;沼液、沼渣可转化生产有机肥,“我们还有60亩葡萄园,这些沼渣可以用作肥料,真正做到污染零排放。”

  最初,这个沼气池只供养猪场自给自足。2014年开始,在灌阳县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扶持下,养猪场共计投资1245万元,兴建了一个容积1200立方米的地埋式沼气池和一个1500立方米的地上沼气池。目前,该示范点沼气池日处理猪粪20吨和污水130吨,日产沼气1200立方米。

  B 260户村民免费用气

  今年上半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养猪场又出资90多万元,铺设了一条长达10余公里的地下燃气管道,将多余的沼气免费送至大井塘村。8月,清洁环保的沼气沿着管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260多户村民家。

  “他们连沼气炉、输气管、燃气表等一起送来了,还帮我们安装、调试好,一拧开关就可以用。”蒋述玉说,沼气火力很大,也没有异味。“我家里人多,原来每个月电费需200多元,现在用沼气做饭、烧水洗澡,一年能省1000多元电费。”

  除了提供沼气外,养猪场还将沼液沼渣抽出,免费送至大井塘村的农田及周边的百香果、砂糖橘及葡萄基地,供肥辐射面积达1万亩。村民们说,用了沼肥后,土地不易板结,农作物长势不错,产量比以前高,病虫害也减少了。

  将多余的沼肥送给有需求的农民,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也改善农村环境和大气环境。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沼气示范项目还在持续扩建中,预计大井塘村及附近村庄的1300户居民都可享受。届时,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将成为观音阁乡整治城乡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

  C 助沼气产业转型升级

  “上连养殖、中顾生活、下接种植,沼气项目为灌阳串起了一条循环生态农业的‘金链’。”灌阳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年10月28日,该县入选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颁布“十一五”首批108个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名单。该县农村沼气的功能定位为肥气并用,种养循环,完整链条,提升农产品质量。

  背靠青山不烧柴,阀门一开火焰来。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灌阳县共建用沼气5.07万户,入户率78%;完成大中型沼气8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93个;建设沼气县级服务站1个,沼气集中供气260户。在农村沼气建设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灌阳县将继续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调动政府、市场主体和终端用户各方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沼气,为社会提供清洁燃气和有机肥产品,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