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生态民族新城谋求移民脱贫出成效

搬得出 稳得住 有事做 能致富

   “以前的房子不足50平米,又旧又破,孩子上学要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而自己做梦也想不到,去年12月底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掏钱1.5万元,其余是政府补贴,全家搬入县生态民族新城120平方米的新房,过上城里人生活。如今丈夫田发周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顾小孩。孩子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谈到异地扶贫移民搬迁带来的好处,贫户搬迁户蒙月龙还沉浸在幸福的暖流中。

  蒙月龙的老家在七百弄乡戈从村一个瑶族屯,出行靠一条穿越无数山弄的羊肠小道。人均耕地不足0.3亩,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勉强填饱肚子,村民们难致富。而现今的幸福生活缘于大化瑶族自治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项目。

  近年来,大化县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项目,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及产业开发工作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出山进城”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共建成安置公寓楼62栋,已搬迁入住2263户10509人(其中贫困户1447户6837人)。

  楼上住房,楼下务工。53岁的韦瑞鹏,从六也乡加司村举家搬到大化县城的生态民族新城,在园区当上了一名保安,月收入1400元;他爱人也在园区谋上一份保洁工作, 一家人家庭收入从原来的一年3000元增长到3万多元。

  为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生产生活问题,确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过推进民族新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仓蓄物流、毛织制衣、电子加工、玩具礼品、竹藤编织、奇石精装、竹木根雕、农副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目前,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区已有53家农民工创业企业签约免房租入驻,正式开工投产42家,直接安置了458位农民工就业,订单外包间接带动1400多人就业。到2020年创业园全面建成后,加工厂房和仓储库房面积达23.3万平方米,可接纳100家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创业置业,安置创业就业3万人以上,全面实现民族新城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有就业,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建设目标。

  创业园培训,家门口就业。该县立足于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和竞争力,全面创新培训机制。一是推行“菜单”培训。结合扶贫包村挂点,组织开展定点式和流动式职业技能培训,让群众不出远门便学到所需的技能。二是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工技能大赛”,激发学技热情。6月30日,广西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大化赛区选拔赛在县民族新城农民工创业园开赛,全县各相关行业250多名选手参加选拔赛。三是推行“基地”培训。在农民工创业园建立创业就业培训中心,整合教育、人社、农业、扶贫、移民职业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工、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搬迁户蓝美忠,为了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结束了广东务工的生活,回乡在创业园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后,在新城的一家企业做纽扣来料加工活路。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返乡创业。该县在县农民工创业园内建设2万平方米的“中国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培育、发展返乡农民工等电商入驻200家以上,同时实现电子商务村村通,推动仓蓄、物流及长寿养生产业链的深层开发,助推返乡创业。(覃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