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选好项目,精准发力,浓墨重彩写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四篇文章”,描绘精准脱贫攻坚新画卷。
写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文章,加快脱贫步伐。该县采取大会战形式加快推进以“水、电、路、网络”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牢脱贫攻坚基础,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7年预计总投资3.8亿元,全面完成31个预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3个贫困村通屯水泥路302公里和40个面上村通屯水泥路492公里,构筑“村通村、屯连屯”的互联互通农村交通网络,极大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预计投资5492万元,实施20个贫困村和8个面上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17处,解决贫困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危房改造2994户(其中贫困户2282户),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实施38个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和1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投资3.8亿元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续建、新建项目212项,有序推进25个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让贫困群众尽早搭上互联网快车。
写好“特色产业促增收”文章,以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该县大力扶植优质烤烟、茶叶、种桑养蚕、金银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促贫困群众增收,同时发挥水产养殖水域宽阔、山地资源丰富和拥有“国字号”畜牧品种“隆林黑猪”的优势,新引进广西鑫坚、富凤、红谷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扩大带动面,力争实现广西鑫坚集团发展大水面养殖5000亩以上,富凤集团发展林下养鸡500万羽以上,红谷集团饲养隆林黑猪年出栏量30万头以上,3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贫困户约7000户3万贫困人口脱贫。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整合产业扶持资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隆林西贡蕉、板栗、油茶“三个万亩”特色扶贫农业产业园,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带动贫困户约3000户1.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下工夫写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力促搬迁与脱贫同步。如何撬动精准扶贫中易地扶贫搬迁这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摆在该县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扶贫搬迁进城进园安置新模式,让居住在“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边远贫困群众搬迁到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集中安置。通过摸清搬迁对象基本情况和搬迁意愿,明确安置地点和安置人数,确保不漏掉一户一人,经过全面调查核实,全县3996户16900人有意向到县城、重点乡镇安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78户12481人。该县通过科学谋划安置点布局,精准制定后续扶持政策,同时,结合特色扶贫产业、城镇化建设,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能有稳定收入,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防止返贫。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在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力争年底一批贫困群众拿到安置房钥匙,乔迁新居。
写好“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输血”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该县结合贫困村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固定资产经营、带资入股、村企共建、出租发包集体资产等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该县沙梨乡委敢村计划投入100万元重点建设板栗冷冻库、隆或镇八峰村计划投入70万元建设食用菌栽培大棚,以投资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以租赁固定资产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平班镇廷赖村、岩友村、者合村计划带资入股隆林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按股分红;隆或镇马宗村、新州镇那么村则由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帮扶贫困村村集体经济,通过开展“村企共建”,以产业为载体,采用“公司+村委+基地”的扶贫模式,与广西红谷集团、富凤集团深度合作,双方签订固定收购合同,实行订单保底收购,实现互利共赢。对于部分有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坡荒地等闲置资产的村,通过集体开发租赁发包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该县德峨镇弄杂村通过出租集体林地、荒坡1600亩,每年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者保乡南光村出租集体土地570亩,村集体年获得1.2万元收入。
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发展集体经济“输血”强基础、增实力。2017年,该县整合涉农资金、扶贫发展资金和上级贫困村村集体扶持资金共1611万元,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其中5个自治区示范村每个村100万元、2017年10个预脱贫村每个村50万元、2016年13个脱贫村每个村47万元,确保至2017年底,脱贫村(含2016年出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