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引发“鲶鱼效应” 激活一池春水

以“人才+创新”双动力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武鸣区将人才建设作为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采取“引”“培”“选”多种方式,多层级搭建人才引进及成长平台,将高尖技术人才、党政人才、农村乡土人才推向武鸣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并以此推动创新发展,引发“鲶鱼效应”,成功激活多层发展。目前,城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总数达21986人。

  政策引才

  遴选各类干部1200人

  近年来,武鸣区相继出台《人才安家补贴暂行办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暂行办法》,对来武鸣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10万至25万元安家补贴费,并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给予技术津贴。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逐年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5年来武鸣本级科技经费13074万元,带动科技投入14.6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培养机制,武鸣区创新性地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办学,创新“理论学习证+大专学历证+技师技能证+实用技术证”的“四证合一”农村人才培养模式,让农民也能拿到大专证书。并以“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培训,壮大人才队伍。

  据统计,近年来武鸣区共向7443人发放了资格证书,一技在手的“土专家”在发展生产中大显身手。并根据群众呼声和口碑,要求各单位部门深入走访调研,掌握一批致富能人、种养能手、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名单,重点关注在群众中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能人。全城区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入户走访近2万名党员群众,从各类优秀人才中推选出村级后备干部1200多人。

  鲶鱼效应

  人才汇聚促进城区发展

  知识结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的2万多名人才及庞大的人才后备军投入到武鸣区经济建设发展中,犹如一条条带着新鲜活力的“鲶鱼”投入大池塘中,引发了“鲶鱼效应”。

  通过加强人才引进,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武鸣区的工业发展具备了转型升级的持续动力。“我们生产的轿车底盘涂料去年产量超过10万吨,销售额达到2亿元。”广西华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45项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武鸣区通过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持续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

  目前,武鸣区有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广西创新型企业、3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15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城区工业发展模式从传统加工业向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转变。

  推动创新

  拓展农民致富路

  “我们引进广西最新香米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注册了‘长古香丝米’香米品牌并投放市场,让农民通过种田也能脱贫。”陆斡镇忠党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秦培钊大胆实践“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200多个农户抱团发展壮大香米种植产业。

  双桥镇造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牵线引进农业公司流转土地4000余亩,发展水果种植及农业养殖,实现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00万元以上。以农业人才为依托,武鸣区着力完善“城区—镇—村—户”四级联动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创建武鸣区创新服务中心,组建500多个镇级科技服务站、示范村、示范户,深入服务农业发展。第一书记、农村乡土人才为农业发展带来新思路,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促进农旅“联姻”,涌现出6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0多家农家乐,带领农民实现“创富”。

  为让农业实现从网下到网上的“从零转变”,武鸣区还推动“中国壮乡电商创客孵化城”建设,组建电商协会。目前,已有500多名电商创客以及大批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基地、电商企业等加入,推销五色糯米饭、香米、龙眼、沃柑等100多种武鸣特色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