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筑巢引凤”打造转型发展“智力引擎”

  本网南丹讯(通讯员/田世远报道)“通过与中科院专家合作,基地选择、田间管理等难题解决了,今年富硒稻种植发展到5000多亩。”日前,南丹县中科群源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东香指着一片绿油油的富硒水稻田说道。据悉,为提高富硒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该合作社与中科院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聘请3位中科院博士作为技术指导,为发展富硒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南丹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多元化培育人才,灵活引进人才,结合产业发展用活现有人才,搭建平台挖掘乡土人才,走出了一条集引、育、用为一体的人才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目前,该县共有各类人才1.2万余人。其中,党政人才168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32人;专业技术人才5648人;高技能人才1946人;农村实用人才2403人;社会工作人才117人。

  “选择加盟丹泉,不仅仅是因为南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丹泉酒业公司酿酒工艺专家崔利谈起当初加盟该公司,信心满满地说道。

  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该县先后出台了《南丹县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丹县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确保人才工作规范运行。同时,健全奖励机制,每年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本年度财政预算,并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评范围,为吸引优秀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该县强化服务,为引进人才在办理创业注册、户口登记和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出台鼓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对关系到全县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鼓励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走好自主创新之路,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以来,该县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件,培育广西华锡集团车河选矿厂、南方有色集团、吉朗铟业有限公司等10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针对企业引进人才难问题,该县主动帮助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携手“联姻”,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南方有色集团与桂林理工大学建立校企联合机制,接受优秀的冶金专业毕业生。丹泉酒业公司依托人才小高地载体,先后与中国酿酒协会、广西酿酒协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工艺优化、技术攻关等方面课题。

  该县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针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形成开放灵活、运转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开展讲座,并有计划地选送县内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研修深造, 使各类人才不断开阔眼界,提高业务素质。

  “要及时清除杂物和淤泥,疏通垄沟、排水沟渠,确保雨停水干。”6月17日,六寨镇化里村一处烟田里,该村烟叶技术员邓世贤正在指导烟农排除烟田积水。

  该县大力推进乡土人才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同时,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发挥示范户带动作用,引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县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3期,新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70人。